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1987布罗茨基诺奖演说:美学是伦理之母(3)

2023-11-29布罗茨基诺奖演说 来源:百合文库
艺术是一种无后座力的武器,其发展并非取决于艺术家的个性,而取决于物质自身的运动和逻辑,取决于每次要求(或建议)一种新颖美学解答方式的以往结局。艺术具有自己的谱系、运动、逻辑和未来,与历史并非同义,而至多平行;艺术存在的方式,在于其美学真实的不断创新。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往往发现, 艺术“领先于进步”,领先于历史; 如果我们不再一次在马克思的基础上改善的话,那么历史的主要工具就是陈词滥调。
如今,有一种相当广泛接受的观点主张:作家尤其诗人,在其作品中应该采用街谈巷语,应该采用群众的语言。 这种主张虽然有民主外表且明显有利于作家,但非常荒谬,代表了一种使艺术——在此为文学——从属于历史的企图。 除非我们已经决定,现代人类到了停止发展的时候,因此文学应该使用人民的语言,否则,正是人民应该使用文学的语言。
总之,每一新的美学真实,使人的伦理真实更精确。因为美学乃伦理之母。

1987布罗茨基诺奖演说:美学是伦理之母


“好坏”的范畴,首先是美学范畴,至少在词源上先于“善恶”的范畴。 如果在伦理上并非“容许一切”,那正是因为在美学上尚未“容许一切”,也正是因为光谱的色素是有限的。敏感的婴儿哭啼拒绝陌生人,或相反伸手接近陌生人,都是出于本能,作出审美选择,而非道德选择。
审美选择是高度个人化的事务,审美经验总是私人经验。 每一新的美学真实,使人的经验更为私人化,而这种私人性时常以文学(或其它)品位的面貌出现,能够自身成为一种抵抗奴役的形式,即使不能作为保证。一个有品位的人,尤其有文学品位的人,较少受惑于那些用作政治煽动的伴唱和有韵律的咒语。善,并不构成产生杰作的保证;这个观点倒不如说,恶,尤其政治之恶,总是一个糟糕的文体家。个人的审美经验越丰富,其品位就越健全,其道德视点就越清晰,也就越自由,尽管不一定更幸福。
只是在这种实用的而非柏拉图哲学的意义上,我们应该理解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名言: 美将拯救世界; 或者马修斯·阿诺德的信念: 我们将由诗获救。 这对于世界很可能太晚了,但对于个人总还有机会。人的审美本能发展很快,因为即使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是什么、实际上要什么,一个人本能地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就人类学的观点而言,让我重申, 一个人首先是美学人,然后才是伦理人。

1987布罗茨基诺奖演说:美学是伦理之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