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布罗茨基诺奖演说:美学是伦理之母(2)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艺术就一般而言,尤其是文学,特别是诗歌,并非完全得宠于争取大善的斗士、教化群众的导师、揭示历史必然的预言家。在艺术涉足之处,在朗诵诗歌的地方,他们发现: 漠不关心和多重声调,代替了事先应许和全无异议;疏忽大意和吹毛求疵,代替了行动决心。 换句话说,在那些小零的位置上,在那些大善斗士和群众统领们倾向运作的地方,艺术引出了一串“句号、句号、逗号,以及一个负号”,使每个零都变成一张小小的有人性的尽管并非总是漂亮的脸。
伟大的巴拉亭斯基谈到他的缪斯,将她的特征归结为拥有一张“超凡脱俗的面孔”。
正是在取得这“超凡脱俗的面孔”上,显示了人的存在意义,因为我们正如这张面孔一样,在遗传上愿意并且能够超凡脱俗。一个人,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其首要任务就在于把握自己的人生,不受外来的强制或规范,不管其外表可能有多么高贵。
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我们完全明白它将如何终结。 把这个机会浪费在他人外表、他人经验上,浪费在同义反复上,那将是令人遗憾的;而更令人遗憾的还在于,历史必然的预言家说服一个人,使他可能愿意赞同这种同义反复,但既不会随他去坟墓,也不会向他致谢意。
语言,大概也可以说文学,比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都更古老、更必然、更持久。通常由文学对国家表达的厌恶、嘲讽或冷淡,本质上是永久抗拒暂时,更确切地说,是无穷抗拒有限的一种反应。至少可以这么说, 只要国家允许自己干预文学事务,文学就有权干预国家事务。 一个政治制度,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正如一般的任何制度,在定义上就是一种具有过去意味的形式,但指望将自己强加于现在(往往还有将来)。
一个以语言为职业的人,对此最无法忘却。 作家的真实险境,主要并不在于国家进行迫害的可能性(往往是确定性),而更在于发现自己被国家特色所催眠的可能性,这些特色无论是野蛮或正在改善的,总是暂时的。
国家的哲学,它的伦理,更不必说它的美学,总是“昨天”。语言和文学,总是“今天”,而且往往构成“明天”,尤其是在以政治制度为正统的情况下。文学的价值之一,正在于它帮助个人,使其存在的时代更特殊,使其区别于前人和同辈,避免同义反复——那被尊称为“历史牺牲”的命运。艺术尤其文学不同寻常之处、文艺区别于生活之处,正在于厌恶重复。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将同样的笑话讲三次,而且三次都引人发笑可成为聚会的活力,然而,在艺术上,这种作法称之为陈词滥调。
伟大的巴拉亭斯基谈到他的缪斯,将她的特征归结为拥有一张“超凡脱俗的面孔”。
正是在取得这“超凡脱俗的面孔”上,显示了人的存在意义,因为我们正如这张面孔一样,在遗传上愿意并且能够超凡脱俗。一个人,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其首要任务就在于把握自己的人生,不受外来的强制或规范,不管其外表可能有多么高贵。
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生,我们完全明白它将如何终结。 把这个机会浪费在他人外表、他人经验上,浪费在同义反复上,那将是令人遗憾的;而更令人遗憾的还在于,历史必然的预言家说服一个人,使他可能愿意赞同这种同义反复,但既不会随他去坟墓,也不会向他致谢意。
语言,大概也可以说文学,比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都更古老、更必然、更持久。通常由文学对国家表达的厌恶、嘲讽或冷淡,本质上是永久抗拒暂时,更确切地说,是无穷抗拒有限的一种反应。至少可以这么说, 只要国家允许自己干预文学事务,文学就有权干预国家事务。 一个政治制度,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正如一般的任何制度,在定义上就是一种具有过去意味的形式,但指望将自己强加于现在(往往还有将来)。
一个以语言为职业的人,对此最无法忘却。 作家的真实险境,主要并不在于国家进行迫害的可能性(往往是确定性),而更在于发现自己被国家特色所催眠的可能性,这些特色无论是野蛮或正在改善的,总是暂时的。
国家的哲学,它的伦理,更不必说它的美学,总是“昨天”。语言和文学,总是“今天”,而且往往构成“明天”,尤其是在以政治制度为正统的情况下。文学的价值之一,正在于它帮助个人,使其存在的时代更特殊,使其区别于前人和同辈,避免同义反复——那被尊称为“历史牺牲”的命运。艺术尤其文学不同寻常之处、文艺区别于生活之处,正在于厌恶重复。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将同样的笑话讲三次,而且三次都引人发笑可成为聚会的活力,然而,在艺术上,这种作法称之为陈词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