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看|主体的透明化与现实的游戏化——以系统医疗文《大医凌然》为例(8)
而主体之所以表现出“透明性”,正是持续不断的“正向反馈”令系统有机会接管主体的快感通道,造成“被迫上瘾”的效果:主体越是迫不及待地完成任务、欲望奖励,就越容易陷入系统设置的快感模式。若系统可以无限地生成任务,那么主体就会反复体验与系统拉开微小距离,进行现实操作,然后迅速回到系统的象征秩序内的过程。这件事或许开始具有快感,因为所有的反馈都是即时的、肯定性的。但久而久之,主体会在反馈中感到“反馈本身无意义”,并对系统生产意义的方式感到厌倦,体验深度无聊。而越是匮乏、越是想逃离无聊的境况,就越会本能地需要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意义——接受任务、完成它、获得微小的肯定性。这就是“刷”或“肝”8的精神机制,是一种有快感而无快乐的工作状态,但不属于任何一种工作伦理。
现实中,透明化不总以这么极端的形式呈现。透明与不透明、陷入强制重复的“工具人”和享受游戏的玩家之间,不存在分明的界线。在有些系统设定下,主人公甚至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罗三观.CS的《我能看见状态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本小说深受《豪斯医生》影响,也关注诊断。主人公孙立恩能看到病人身上冒出文字,上面写着病人或病情的关键细节,这就是“状态栏”。“状态栏”也是一个来自游戏的设定,它可以即时展示目标对象的属性,方便玩家判断局势,进行操作。于是,孙立恩总能先人一步踏上正确的诊断方向。譬如,患者在抢救室中深度昏迷,无力自陈,医生们只能猜测昏迷原因。而孙立恩则靠着状态栏知晓了更确切的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家属告诉医生,患者“吹冷风脖子上有风团”后,一位医生猜测“可能是红斑狼疮(一种人体自免疫疾病)”。孙立恩就开始借助“短暂性脑缺血”验证这一猜测的可靠性:
孙立恩迅速在脑海中回忆着上课时教授们所讲过的病例。人体中的免疫系统在多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减少了体内的免疫T细胞数量,同时抑制了残存的免疫T细胞的活跃程度,而同时有大量免疫B细胞增生。免疫B细胞增生后,错误分泌了大量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将正常的人体组织当成入侵者进行标识,并且和正常组织组合成免疫复合物最后在补体血清蛋白C3作用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反应。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组织坏死。
现实中,透明化不总以这么极端的形式呈现。透明与不透明、陷入强制重复的“工具人”和享受游戏的玩家之间,不存在分明的界线。在有些系统设定下,主人公甚至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罗三观.CS的《我能看见状态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本小说深受《豪斯医生》影响,也关注诊断。主人公孙立恩能看到病人身上冒出文字,上面写着病人或病情的关键细节,这就是“状态栏”。“状态栏”也是一个来自游戏的设定,它可以即时展示目标对象的属性,方便玩家判断局势,进行操作。于是,孙立恩总能先人一步踏上正确的诊断方向。譬如,患者在抢救室中深度昏迷,无力自陈,医生们只能猜测昏迷原因。而孙立恩则靠着状态栏知晓了更确切的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家属告诉医生,患者“吹冷风脖子上有风团”后,一位医生猜测“可能是红斑狼疮(一种人体自免疫疾病)”。孙立恩就开始借助“短暂性脑缺血”验证这一猜测的可靠性:
孙立恩迅速在脑海中回忆着上课时教授们所讲过的病例。人体中的免疫系统在多种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减少了体内的免疫T细胞数量,同时抑制了残存的免疫T细胞的活跃程度,而同时有大量免疫B细胞增生。免疫B细胞增生后,错误分泌了大量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会将正常的人体组织当成入侵者进行标识,并且和正常组织组合成免疫复合物最后在补体血清蛋白C3作用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反应。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组织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