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红楼梦人物论】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8)

除了承受同时代人共同的心灵痛楚之外,曹雪芹还承受着家道巨变而带来的巨大惨痛和尝尽世态炎凉的辛酸。当作为社会的人的价值失落后,他就格外关注个体生命本身,探讨个体生存的价值。《红楼梦》比同时代作品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慨叹“繁华不在,人生空幻”,还在于它深刻地提出了“人的存在”的问题,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最能体现曹雪芹思想的艺术形象是贾宝玉。从对社会悲剧认识的方面来说,贾宝玉无疑是深刻的,只有他怀着博爱之心,哀悼着一个个美丽女儿生命的毁灭。因此鲁迅先生指出:“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9]确是一语中的,指出了这个形象的价值。然而,就对生命个体关注的表达深度来说,作者在林黛玉身上寄托的情感远胜于宝玉。宝玉关注更多的是他人而不是自己,黛玉关注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惟其是自身,体验才愈加深刻。

【红楼梦人物论】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


在小说第一回中,作者自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与林黛玉的“片言谁解诉秋心”式的沉痛与酸楚何其相似。这仿佛在暗示,林黛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作者的代言人。黛玉的创作实际上就是作者的创作,黛玉的体验就是作者的体验,作者实际上是在借助林黛玉的形象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气质作自我人生的描述与表白。
读林黛玉的词,总让人想到纳兰性德的词和王士祯的《秋柳诗》里抒发的人世苍桑感。“纳兰性德与王士祯却生活在康乾盛世,享受荣华,不应该有什么家国哀人生恨,然而其作品同样是极其哀怨沉痛的。”[8]无独有偶,纳兰性德的词也是哀婉凄清的,也有很多表达迷茫与疑惑的问句,如:
昏鸦尽,小立因谁恨?———《忆江南》
古今幽恨几时平?———《浣溪沙》
愁无限,消磨尽,有谁知?———《相见欢》

【红楼梦人物论】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