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线(七)(9)
桥两边的地上各插着一块木板,上写:楚玛尔河。
至今,这两块木板的形状仍旧清晰不变地留在我的记忆里。那肯定是两块没有经过锯刨的随意捡来的木板,很不规则,大小不一。写在上面的四个字显然不是出自很有笔力人的手,软塌塌地散了架一般,很不受看。
那一次,我们全连的汽车过桥大约用了三个小时。当然这里面包括抢救掉进河里的一台车,否则不会拖这么长的时间。掉河里的车是车队的收尾车,也就是秦副连长坐的车。当时副连长在向对岸给已经过了桥的驾驶员交代下一步行车计划,没想后院起了火,自己坐的最后一辆车出了麻烦。所幸没伤着人。连长和副连长都马上赶到跟前拖牵出事的车。副连长满面怒气地一把将那个驾驶员从驾驶室里拽出来,抬腿就是一脚。这样还不解恨,他举起胳膊想打人。成连长赶紧将那举起的胳膊扳下,厉声斥道:“老秦,镇静一点。救车要紧!”
大家一齐动手,没费多大周折就把那台落水的车拖上了岸。
秦副连长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总是能知错便改。车队继续行驶前,他找到那个仍站在河边抽泣的驾驶员,恭恭敬敬地给人家行了个军礼,什么也没说就上车替那个驾驶员去开车。他知道人家心里惊恐又委屈,是开不好车的。秦副连长是个脾气暴躁的家伙,又是个知心疼兵的领导。没办法,就这么个人!
楚玛尔河上的木桥,在岁月的步伐声中渐渐地缩朽成一座孤独的废址。一代人的歌声被埋葬。
这就是发生在楚玛尔河第二代桥上的故事。据说,青藏公路通车后的第二年,国家就拨款整修公路,包括在楚玛尔河上修建了这座木桥。这仍然是一座应景的简易桥,毕竟较之头年修的那条“漏水桥”,已经大大地改进了一步。
大约是“文革”中期,我在楚玛尔河上看到的就是一座钢筋水泥桥了。桥移了位,紧挨着第一代桥,但是第一代桥和第二代桥都不复存在了。新桥的桥柱是水泥灌浇,合抱粗,上面残留着大水漫过的迹印。桥面为碎石子铺设,桥不是很宽,蛮结实。过桥的汽车不必一辆一辆地过了,但车速还是很慢。我依稀记得桥头的限速标志牌上写着40公里。
至今,这两块木板的形状仍旧清晰不变地留在我的记忆里。那肯定是两块没有经过锯刨的随意捡来的木板,很不规则,大小不一。写在上面的四个字显然不是出自很有笔力人的手,软塌塌地散了架一般,很不受看。
那一次,我们全连的汽车过桥大约用了三个小时。当然这里面包括抢救掉进河里的一台车,否则不会拖这么长的时间。掉河里的车是车队的收尾车,也就是秦副连长坐的车。当时副连长在向对岸给已经过了桥的驾驶员交代下一步行车计划,没想后院起了火,自己坐的最后一辆车出了麻烦。所幸没伤着人。连长和副连长都马上赶到跟前拖牵出事的车。副连长满面怒气地一把将那个驾驶员从驾驶室里拽出来,抬腿就是一脚。这样还不解恨,他举起胳膊想打人。成连长赶紧将那举起的胳膊扳下,厉声斥道:“老秦,镇静一点。救车要紧!”
大家一齐动手,没费多大周折就把那台落水的车拖上了岸。
秦副连长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总是能知错便改。车队继续行驶前,他找到那个仍站在河边抽泣的驾驶员,恭恭敬敬地给人家行了个军礼,什么也没说就上车替那个驾驶员去开车。他知道人家心里惊恐又委屈,是开不好车的。秦副连长是个脾气暴躁的家伙,又是个知心疼兵的领导。没办法,就这么个人!
楚玛尔河上的木桥,在岁月的步伐声中渐渐地缩朽成一座孤独的废址。一代人的歌声被埋葬。
这就是发生在楚玛尔河第二代桥上的故事。据说,青藏公路通车后的第二年,国家就拨款整修公路,包括在楚玛尔河上修建了这座木桥。这仍然是一座应景的简易桥,毕竟较之头年修的那条“漏水桥”,已经大大地改进了一步。
大约是“文革”中期,我在楚玛尔河上看到的就是一座钢筋水泥桥了。桥移了位,紧挨着第一代桥,但是第一代桥和第二代桥都不复存在了。新桥的桥柱是水泥灌浇,合抱粗,上面残留着大水漫过的迹印。桥面为碎石子铺设,桥不是很宽,蛮结实。过桥的汽车不必一辆一辆地过了,但车速还是很慢。我依稀记得桥头的限速标志牌上写着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