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乡土中国(二)文字下乡(2)

2023-11-05 来源:百合文库
”因此从文字的用处来看,在乡土社会的直接接触中,采取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非文字,就更不能说是“愚”了。作者推进说明的“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很是鞭辟入里,而后又直指“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达情意的唯一象征体系。”作者想表明的依旧是在文字下乡时要充分考虑乡土社会的本质。
1)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
以前我就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字典上关于知识和智慧的解释是全然不同的。知识是指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智慧指的则是人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所以一个知识不足却很有智慧的人的存在是很合理的,《心灵捕手》中的威尔就是这样。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和机会都是极其重要的。这同时也意味着,就算我们每个人拥有同样的天赋,在不同的环境里展现出来的也会大有不同。
2)我们社交上姓名的不常上口也就表示了我们原本是在熟人中生活的,是个乡土社会。
书中对问门时不通报姓名只答“我呀”的描写就是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村里真是极其普遍。

乡土中国(二)文字下乡


3)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
这让我想起陈铭在《非正式会谈》里分享的一个观点:“你永远想象不出一个不能用语言描述的对象。”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明白这个观点背后的原因所在。
4)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愈趋于简单化。
当下很多的网络流行语用看似很简单的字母代表原来的词组,实际上只是有限群体的“特殊语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