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方宁镇》第7章(月下烛火现代衍生)(3)

“要不我给你讲故事吧。”
一个人,一个家庭,在滚滚泥流中淹没的故事。
“你知道,我出生的村子,名字来源一座古寺。这里的人,世世代代耕农为生,慈云寺香火鼎盛,村里人还会做塑像、香烛和供品。”
山中是祖祖辈辈开垦的梯田,种菜插秧都要翻山越岭,农民的苦难混着血汗浸入泥土,悄无声息。勤恳聪慧的人们借着古寺的名声,做起香烛供品销往附近村镇,这才让手头略有结余。
就是这样一座远离城市的村庄,贫穷而知足。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各地掀起浪潮,久而久之,慈云村也闻到了潮头拍来的腥气。不断有人走出去,过几年,又回来。有人盖起高楼,有人开上汽车,有人大手一挥,为村里通了水泥路。村民们欢欣鼓舞,殷殷期盼着“先富带后富”。
高秉烛的父母是最老实本分的农民,生一对天资卓越的儿女,已经对上天感激涕零。二人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为将后代尽力托起,好让他们能够到高学识的门槛,彻底改变命运。
高秉烛儿时顽劣,常免不了挨揍。但饶是如此,他依旧是村里最会读书的一个,初中考到了酆都县数一数二的中学,山里娃因此进了城。

《方宁镇》第7章(月下烛火现代衍生)


连体面衣服都不曾有过的半大孩子,已经会用沉默和孤僻去对抗自卑与羞耻。他还来不及思考折射在自身上的“穷”与“病”的关联,来不及分辨浓缩在校园中的世间百态,他那时唯一关心的,是肚饿。
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好像怎么都吃不饱似的。但父母已经倾囊相予,小妹也尚在抽芽的年纪,高秉烛在读书时常饿得头晕眼花,也不肯再向家里伸手。
初三那年,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又缺少保暖的棉服,高秉烛连日高烧不退昏倒在寝室,再次醒过来,见到了围在床边的亲人。
都是寡言的农民,不擅于在陌生环境袒露感情。父亲微弓着背,谦卑地立在医生身边,努力听一些云里雾里的病理,母亲坐在床边,只抓着他的手反复摩挲,小妹阿昙趴在他手边,忧心忡忡地说,“哥哥,你好瘦啊。”
父母和妹妹只留了一个晚上,第二日便匆匆返回村里去了,临走给他枕下压了一沓崭新的一百元。
从这次之后,仿佛上天眷顾一般,家里境况渐渐好起来,高秉烛觉得蹊跷,父母只说是找到了销售竹编的路子,让他安心念书。于是,高秉烛也就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准备中考。

《方宁镇》第7章(月下烛火现代衍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