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互市与“茶马古道”(6)
从庄浪茶马司到西宁茶马司也有驿道,西行过河桥驿后,在西宁卫辖区经过冰沟驿(今乐都区老鸦镇东北四十里处冰沟)、嘉顺驿(今乐都区碾伯镇)、平戎驿(今平安区平安镇)就可到达西宁。
2.成都—西宁线。据史料记载,元代曾经“榷成都茶于京兆、巩昌置局发卖”。明“洪武初……先期于四川征茶一百万斤,官军转运各茶司分贮给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以四川课茶改征折色,解苑马寺,易买中马。”由以上记载可知,四川成都是西宁等茶马司茶叶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从成都运茶到西宁的路线有好多条,汉魏时期的路线,特别是“吐谷浑道”的多条路线曾经十分繁盛,这时均可利用。不过,从明清时期的洮州、河州、庄浪等茶马司的位置推测,当时茶马古道很可能主要使用以下两条路线:一是北略偏东的路,途经阶州(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二是取道松潘卫(今四川省松潘县)的路,基本上是正北方向。
阶州线大体是从成都出发,北行过今四川绵阳、广元,到今甘肃武都区。然后,西北行,途经今甘肃宕昌、岷县、卓尼,到达设在今甘肃省临潭县的洮州茶马司。其走向大体与今西(宁)成(都)铁路的一致。从洮州茶马司继续北行,可到达河州、西宁等茶马司。从阶州也可向北行,过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明代曾经在秦州设立过茶马司),再西行,过今定西市、兰州市,到达庄浪茶马司。
松潘线大体是从成都出发,北行过今四川省茂县,到达松潘卫,然后路过今甘肃省迭部、卓尼等县,到达设在今甘肃省临潭县的洮州茶马司。从洮州茶马司继续北行,可到达河州、西宁等茶马司。
3.湖南—西宁线。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巡茶御史禁中湖茶,以多假造。既而御史徐侨言汉中茶少而直高,湖南茶多而直下。湖茶之行,无防[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亦利番也。部议以汉茶为主,湖茶助之”。由此可知,湖南也是西宁等茶马司所需茶叶的重要来源地。明清时期从湖南到西宁等茶马司,一般要经过陕西布政司治所西安,其间有完善的驿传设施。从西安到洮州、河州、西宁等茶马司一般要经过秦州(治今甘肃省天水市)、巩昌(府治今甘肃省陇西县,清代曾经是甘肃布政司治所)。从巩昌到各茶马司的具体线路见前文所述,不再重复。
茶马古道示意图
以上3条线路只是从产茶地方到贮存茶叶的茶马司的运输线路,接下来,从茶马司到居住在各地的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部落民还有好多路要走,这些路也是茶马古道的组成部分。根据常理推想,少数民族部落民应该去距离最近的茶马司交马领茶。那么,居住在今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大多数藏族部落民,应该去设在今甘肃省临潭县的洮州茶马司交马领茶;居住在今黄南藏族自治州和部分居住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部落民应该去设在今甘肃省临夏市的河州茶马司交马领茶;居住在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其中的一部分)、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各族部落民应该来设在今西宁市的茶马司交马领茶。历史上的羌中道、吐谷浑道等的大部分路线应该都得到了利用。譬如,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明代西宁塞外四卫的部落民,应该分别走柴达木南线或柴达木北线。其他以此类推,不再赘述。
2.成都—西宁线。据史料记载,元代曾经“榷成都茶于京兆、巩昌置局发卖”。明“洪武初……先期于四川征茶一百万斤,官军转运各茶司分贮给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以四川课茶改征折色,解苑马寺,易买中马。”由以上记载可知,四川成都是西宁等茶马司茶叶的重要来源地之一。从成都运茶到西宁的路线有好多条,汉魏时期的路线,特别是“吐谷浑道”的多条路线曾经十分繁盛,这时均可利用。不过,从明清时期的洮州、河州、庄浪等茶马司的位置推测,当时茶马古道很可能主要使用以下两条路线:一是北略偏东的路,途经阶州(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二是取道松潘卫(今四川省松潘县)的路,基本上是正北方向。
阶州线大体是从成都出发,北行过今四川绵阳、广元,到今甘肃武都区。然后,西北行,途经今甘肃宕昌、岷县、卓尼,到达设在今甘肃省临潭县的洮州茶马司。其走向大体与今西(宁)成(都)铁路的一致。从洮州茶马司继续北行,可到达河州、西宁等茶马司。从阶州也可向北行,过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明代曾经在秦州设立过茶马司),再西行,过今定西市、兰州市,到达庄浪茶马司。
松潘线大体是从成都出发,北行过今四川省茂县,到达松潘卫,然后路过今甘肃省迭部、卓尼等县,到达设在今甘肃省临潭县的洮州茶马司。从洮州茶马司继续北行,可到达河州、西宁等茶马司。
3.湖南—西宁线。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巡茶御史禁中湖茶,以多假造。既而御史徐侨言汉中茶少而直高,湖南茶多而直下。湖茶之行,无防[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亦利番也。部议以汉茶为主,湖茶助之”。由此可知,湖南也是西宁等茶马司所需茶叶的重要来源地。明清时期从湖南到西宁等茶马司,一般要经过陕西布政司治所西安,其间有完善的驿传设施。从西安到洮州、河州、西宁等茶马司一般要经过秦州(治今甘肃省天水市)、巩昌(府治今甘肃省陇西县,清代曾经是甘肃布政司治所)。从巩昌到各茶马司的具体线路见前文所述,不再重复。
茶马古道示意图
以上3条线路只是从产茶地方到贮存茶叶的茶马司的运输线路,接下来,从茶马司到居住在各地的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部落民还有好多路要走,这些路也是茶马古道的组成部分。根据常理推想,少数民族部落民应该去距离最近的茶马司交马领茶。那么,居住在今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大多数藏族部落民,应该去设在今甘肃省临潭县的洮州茶马司交马领茶;居住在今黄南藏族自治州和部分居住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部落民应该去设在今甘肃省临夏市的河州茶马司交马领茶;居住在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其中的一部分)、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各族部落民应该来设在今西宁市的茶马司交马领茶。历史上的羌中道、吐谷浑道等的大部分路线应该都得到了利用。譬如,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明代西宁塞外四卫的部落民,应该分别走柴达木南线或柴达木北线。其他以此类推,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