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中心思想(6)
问题出现在白天,那天老师布置了第一次写文本解读的作业。他选择了《涉江采芙蓉》——这篇古诗他高中时并没有深读,因为不属于高考范围,老师提了一句后就翻了篇。
两汉时期的作品,应该还能继承到一些先秦神韵。
他记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也记得“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所以他从芙蓉身上想到了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士大夫,这位士大夫怀揣着一朵芙蓉,想要送给渴望与自己相识的伯乐。
他觉得这样理解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在找资料的时候,“所思”从相识的“知音”,变成了相思的“恋人”。
这多少对他有些打击,而且这个说大不大的打击,影响到了他的备课。直到出发前一个钟头,他才以《安塞腰鼓》为例文,匆忙带着刚写完的教案与补充习题来到了学生家里。
那是一节不成功的课,他们的课上没有激情的击鼓声——中考还有不到三个月,刷刷的笔声容不下喧腾的鼓声。
韩迟先是拿出了课前习题,15分钟后,学生还给他了一张白卷。
韩迟没说什么,他拿出《安塞腰鼓》这篇文章,从形式出发,谈到了语言的丰富性、比喻的多样性、描写的准确性;再到内容上……向学生论证了这些信息最后是如何得出文章中心思想的。
两汉时期的作品,应该还能继承到一些先秦神韵。
他记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也记得“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所以他从芙蓉身上想到了一位郁郁不得志的士大夫,这位士大夫怀揣着一朵芙蓉,想要送给渴望与自己相识的伯乐。
他觉得这样理解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在找资料的时候,“所思”从相识的“知音”,变成了相思的“恋人”。
这多少对他有些打击,而且这个说大不大的打击,影响到了他的备课。直到出发前一个钟头,他才以《安塞腰鼓》为例文,匆忙带着刚写完的教案与补充习题来到了学生家里。
那是一节不成功的课,他们的课上没有激情的击鼓声——中考还有不到三个月,刷刷的笔声容不下喧腾的鼓声。
韩迟先是拿出了课前习题,15分钟后,学生还给他了一张白卷。
韩迟没说什么,他拿出《安塞腰鼓》这篇文章,从形式出发,谈到了语言的丰富性、比喻的多样性、描写的准确性;再到内容上……向学生论证了这些信息最后是如何得出文章中心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