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开:琉球五百年(7)
琉球灭国,公使何如璋向日本提出了严正的交涉。何如璋是中国首任驻日公使,极有谋识,其报告李鸿章曰:“琉球既灭,行及朝鲜...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日之安而不可得。”此论可谓独具眼光,惜乎清廷颟顸不听。甲午一战,朝鲜、台湾、澎湖沦丧,先言成谶。
何如璋与日交涉,往复坚持,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因此向中方递交《说略》以做回复,此份说略是日本政府关于琉球问题最完整的一次公开称述。随后中方与琉球国使者向德宏针对此说略都各自进行了反驳,尤其是后者,堂堂正正,言辞有据,颇值一观。不过我比较懒,就不抄录出来了。
中日之间关于琉球的交涉,旷日持久,难以决断。日方主张琉球问题乃是内政,不容他国干涉;中方主张琉球“自成一国”,奉行中国正朔,断难强行处分。适值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游历东亚,恭亲王和李鸿章于是拜托格兰特秉持公道,调解纠纷。格兰特赴日以后,受其蛊惑,态度徒变,转而偏袒日本。
格兰特起初提出三分其国,本岛在内的中部各岛归琉球,宫古、八重山等南部诸岛归中国,奄美大岛在内的北方诸岛归日本。中方对此表示认可,但是因为日方的反对,格兰特很快变卦了,李鸿章大怒,叱骂其人“反复无常,小人无恒态”。日方给出的方案是以宫古、八重山为饵,要求中方开放门户。
中日双方反复交涉以后,于1880年10月21日,议定《琉球条约拟稿》。
琉球条约拟稿当是之中国,列强环伺,行将瓜分,特别是沙俄犯伊犁,迫在眉睫。朝中诸多名臣对此拟稿皆有异议,李鸿章也认为“日人多所要求,允之则大受其损,拒之则多树一敌,惟有用延宕之一法,最为相宜。”此后满清无复此议,1894年甲午战起,琉球问题遂被搁置。
(番外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