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士族发展史-第二部-第四章(2)

2023-10-25西晋晋武帝士族史 来源:百合文库
在晋武帝登基之后,对国家资源进行了再分配,把弘农杨氏、清河崔氏、琅琊王氏、荥阳郑氏、颍川荀氏、河东裴氏、太原王氏、颍川庾氏等各大家族的座次进行了整合,从此这些豪族的社会地位被官方正式盖章,此后三百多年他们的社会地位稳固不摇,一直牢牢的占据着上品地位。国家统一了,士族的排位问题解决了,各个诸侯王也带兵把守在国家的各个要冲,周边的各个民族也安排妥当,那么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呢?当然就是享受生活了。从此整个社会风气就完全跑偏,走向了奢靡腐化,国家也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走向了灭亡。
晋武帝时期国家政治和士族是真没有什么可说的,全国上下一片奢靡,斗富、比美、清谈、士族间的权力争斗,反正除了正事什么都做。由于此时国家已经重新统一,所以社会整体上还算是安定,但是内部危机重重,随时可能会爆炸,当然此时是没人关心的。只有一小部分的有识之士注意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如刘颂在其给晋武帝所上的一封奏疏中说到:“今阎闾少名士,官司无高能,其故何也?清议不肃,人不立德,行在取容,故无名士。下不专局,又无考课,吏不竭节,故无高能。无高能,则有疾世事;少名士,则后进无准,故臣思立吏课而肃清议。”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时的吏治问题和士人清谈误国的可能性;还有杜预在关于平吴一事上所上的奏表中说到:“自顷朝廷事无大小,异意锋起,虽人心不同,亦由恃恩不虑后难,故轻相同异也。”指出了朝廷的朋党之弊,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管事情是大事小,这也是我前文所说的士族的“分裂性”所致。

士族发展史-第二部-第四章


这些有见解的意见,晋武帝只是表示虚心接受,但是从没有认真去对待,这些有识之士意见不能被采纳,也是无可奈何。还有一类士人,他们的理想报复没有办法实现,迫于现实环境,最后只能采取放荡不羁的态度游戏人间,如《晋书·阮籍传》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这类名士在当时是非常常见的,他们自认清高,不与世同流合污,大多也都是清心寡欲且行为怪诞,既然不能匡扶天下,那么就只好“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这不得不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其实在帝制时代能决定士人表现的还是处在权力顶层的皇帝说了算,所以当时社会风气的浮夸还要从晋武帝本人说起。晋武帝在中国历史上以荒淫怠惰,遗患后嗣而闻名。然而实事求是的讲,晋武帝在中国历代帝王之中,绝不是大恶的下品皇帝,就综合素质而言算是中等偏上的。可为什么他的历史评价这么低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晋武帝只具有守成之才,却当上了开国之君。而晋武帝的帝业是承接宣、景、文三朝之利,所以给晋武帝本人造成了一种“朕一统天下,再造华夏”的假象,况且晋武帝还是一名标准的“官二代”,纨绔子弟的那些臭毛病,武帝本人一样没落下。关于武帝一朝百官之间争艳斗富的事情,已经广为人知了,我也就不做过多的赘述,我想从晋武帝的心态上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据《晋书·何曾传》载:“初,曾侍武帝宴,退而告遵等曰:"国家应天受禅,创业垂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