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文】如若阮籍行济世 第二十五章
实际心境不同,所见必然不同,内外相合,不可分割。
“对内抛掉所有,对外赤子之心。既然世事变化莫测,人便也要变化莫测才是,只是并非自身变换,万事万物皆有阴阳,天地为阳则人为阴,人随天动。如此阴阳相合,旋转不歇,才能和于大道。至于赤子之心,便是人自身阴阳之道。心为阴则身为阳,如何动作就要比照年幼赤子。”
“赤子,不识万物,不知得失,不分善恶,喜则笑,痛则泣,没心没肺,不忧不虑不恐不惧。”
“世人常望孩童长成入世,而教授世间以经验得失框定成败,岂不知框定则固,固则沉,沉则失之灵动,动静不平则天人不合,天人不合则不能迎合天地变化,阴阳相斥,便现败亡消散之相。”
“故而人常行于世,虽知事物而不恃,每一作为如初见初闻,所视所感皆以为常。”
“优思恐惧常戕害人,以过去事常思未来事而思虑愁苦,恐怖加身,是故若要无我,须得着眼于眼前,去者不扰,未来者不虑,来一物接一物,走一物抛一物,如此方能专心一事却能应对千万变化。须知高台起于块垒,专于眼前积跬步可至千里目的,如此便是如同赤子,心无杂念。”
“吾偿见幼子持著拈谷,而自身已成平常,未尝知持著艰难。时觉右手持笔劳累太过,故而改持左手从头学起,本以为以右换左,轻而易举,谁知竟是腕硬指僵,笔画难调,这才知幼子每日所习并非易事。然纵使艰难,未见因学步难弃步爬走者,未见奔走耗力而不愿跳动者。探索向上,人之本性,故而医者谓幼童乃是纯阳之体,即使世间变化无常,亦不能抑制仰望求索之心,爬越山峰不畏高,站立深渊旁而不危栗,手探火苗知痛而不忌,风风火火,忽来忽去,欢喜便笑,难受便哭,视人间如游戏。《大宗师》第一则,谓何为真人,私以为,若如赤子之心,便得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