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文】如若阮籍行济世 第六章(2)
阮籍深吸一口气,已经知觉:“若知何为我,舍下便无我。”
阮籍一直以为此段是讽刺世人营营碌碌,机巧柔奸,自以为若是远离了人群争斗便能保持真性,谁知竟有另一种解法!
阮籍拿手指缓缓划过这段的每一句话,一字一句的读。本以为纵情恣意随心所欲就是真性!本以为不沾世事便能离尘无我!可是这都不对!若要无我先要知我!
阮籍读到下一段:“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多么直白显而易见!为何之前却一味以为只要远离勾心斗角虚伪作态就能杜绝思虑?从前读起为何没有察觉?百骸,九窍,六藏视为一体,非是君臣,而真君存于无我,真性也。
司马懿见阮籍将书翻来覆去的反复看《齐物论》的前三段,最终停了下来,于是又问道:“如何无我?”
“情发于心,若能见心,便知根源,即知根源,便知何为我,察而后断,便能无我。”
“好,接着往后说。”
阮籍翻了一页,突然想着恐怕司马懿是早读过《庄子》的,自己对《庄子》的所读所知为文人所吹捧,和嵇康一众人的解释被视为优,谁知竟不如太傅的初读,这怎么可能?想罢排除杂念去读后文,然后对司马懿说道:“道枢谓之一也。万事万物存于世间,有正有反,有好有坏,非一面可全见,是故成心不可取,机辨不可取。”
“万物本无名,可称万物,亦可称马,称谓而已。称谓,众人所谓也。然万物所生非人之力,是以人道是非对错是为蝼蚁辨林片面之语,万物所存皆是平等,便是无用如樗亦能贡献一力遮风挡雨。”
“物分而成器,器成则物毁,成毁之事天地间,虽一时所用终化尘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生不息,终为一也。然则人心所图,钱权享乐,心牵情起,是以不知道一,任由喜怒随波迷心,不得真性。是以圣人博万言而未有言,知自然枢要,尊道守一,是故成事以一生万,万道可行。”
“万物为一,浑然一体,人亦如天地浑然唯一,百骸脏腑比与万物,而真性比与道。然众人起是非夸耀心,有人如惠施者,成其真性,论而得其名,光耀彰,使人瞩目闻言而随,反弃本心。以昭文琴技为是而浑于众声为非;以白马论调为是而因任是非为非。以他人之志为志以为善,然昭文之子终其一生未能至其父,疲役碌碌无所得也。是以若得真性需摒除偏爱成见,纳众言而混沌是非,如此人心渐明,进能了然于道。”
阮籍已经投入其中,满心满眼都是书中字句,看,思,言。司马懿知道他身心注入,便安心靠着,观其姿态,听其所言。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这一大段有始未始有有无无绕心绕口,一经读完,两人都默默品思起来,最后司马懿醒过神来问:“未始有无与有无之间,差异为几?”
阮籍闻言认为司马懿心中已有论断,不过试探自己所悟深浅,“未始有无便是空空无物,有无则微妙,说有未有说无非无。将始未始……”阮籍稍加思索结论道:“混沌之态甚为相似,然自以为并非混沌,混沌已有物,而有无乃未始有无有所转,终未曾有。”
阮籍一直以为此段是讽刺世人营营碌碌,机巧柔奸,自以为若是远离了人群争斗便能保持真性,谁知竟有另一种解法!
阮籍拿手指缓缓划过这段的每一句话,一字一句的读。本以为纵情恣意随心所欲就是真性!本以为不沾世事便能离尘无我!可是这都不对!若要无我先要知我!
阮籍读到下一段:“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多么直白显而易见!为何之前却一味以为只要远离勾心斗角虚伪作态就能杜绝思虑?从前读起为何没有察觉?百骸,九窍,六藏视为一体,非是君臣,而真君存于无我,真性也。
司马懿见阮籍将书翻来覆去的反复看《齐物论》的前三段,最终停了下来,于是又问道:“如何无我?”
“情发于心,若能见心,便知根源,即知根源,便知何为我,察而后断,便能无我。”
“好,接着往后说。”
阮籍翻了一页,突然想着恐怕司马懿是早读过《庄子》的,自己对《庄子》的所读所知为文人所吹捧,和嵇康一众人的解释被视为优,谁知竟不如太傅的初读,这怎么可能?想罢排除杂念去读后文,然后对司马懿说道:“道枢谓之一也。万事万物存于世间,有正有反,有好有坏,非一面可全见,是故成心不可取,机辨不可取。”
“万物本无名,可称万物,亦可称马,称谓而已。称谓,众人所谓也。然万物所生非人之力,是以人道是非对错是为蝼蚁辨林片面之语,万物所存皆是平等,便是无用如樗亦能贡献一力遮风挡雨。”
“物分而成器,器成则物毁,成毁之事天地间,虽一时所用终化尘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生不息,终为一也。然则人心所图,钱权享乐,心牵情起,是以不知道一,任由喜怒随波迷心,不得真性。是以圣人博万言而未有言,知自然枢要,尊道守一,是故成事以一生万,万道可行。”
“万物为一,浑然一体,人亦如天地浑然唯一,百骸脏腑比与万物,而真性比与道。然众人起是非夸耀心,有人如惠施者,成其真性,论而得其名,光耀彰,使人瞩目闻言而随,反弃本心。以昭文琴技为是而浑于众声为非;以白马论调为是而因任是非为非。以他人之志为志以为善,然昭文之子终其一生未能至其父,疲役碌碌无所得也。是以若得真性需摒除偏爱成见,纳众言而混沌是非,如此人心渐明,进能了然于道。”
阮籍已经投入其中,满心满眼都是书中字句,看,思,言。司马懿知道他身心注入,便安心靠着,观其姿态,听其所言。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这一大段有始未始有有无无绕心绕口,一经读完,两人都默默品思起来,最后司马懿醒过神来问:“未始有无与有无之间,差异为几?”
阮籍闻言认为司马懿心中已有论断,不过试探自己所悟深浅,“未始有无便是空空无物,有无则微妙,说有未有说无非无。将始未始……”阮籍稍加思索结论道:“混沌之态甚为相似,然自以为并非混沌,混沌已有物,而有无乃未始有无有所转,终未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