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官(3)
铁路边是满是锈迹的铆钉与斑驳到几乎一踩就碎的铁皮,从铁皮的大小还可依稀分辨出曾经巨型列车的庞大规模。希尔又想起繁华之年末期的事情——那是来自于星网缓冲区残留的无意义数据所还原出的微量信息,也许本身就存在受智能模型大量加工而产生的虚假信息——至少在希尔的记忆中,事实与历史记载稍有不同——不过很难说文明断代后的历史记载与存储于记忆矩阵中的信息哪一个更为可靠——仅参照希尔的记忆来说,垄断节点崩溃的原因起初并非是分布式代币的崛起,更不是星网交换体系的成熟。那时候的星网几乎只是个没人看好的实验性项目,而基于星网的分布式代币刚刚发行,几乎没有得到任何的价值认可,而第一条数据传输链已经建立,两个知名的超级节点Limbo与Xles已通过数据传输链联合,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节点。
数据传输链以某种造价十分昂贵的记忆金属作为载体,并以打孔纸带作为数据的短时交换媒介,利用大量的水银、导电材料、黄铜机械与作为动力源的巨型蒸汽锅炉为数据传输链的永久运作提供保证,其中甚至包括了几台相当先进的分析机——按照当前材料的贫瘠状态这样昂贵的机器显然已经是几乎不可能制作了。当然,纯粹的机械结构不足以完成如此伟大的工程,除了纯粹的机械结构之外,奥术监听器与水晶方尖碑等设备也在不间断地维护数据传输链的稳定运行。
第一条数据传输链大获成功后,各大节点争相建立数据传输链,以求不被挤出超级节点的行列。同时一些规模较小,远称不上超级节点的小型节点也试图通过大量的数据传输链联合在一起,成为新的超级节点,其中也包括衰落已久的曾经的大型节点。尽管小型节点的联合与各类开源协议的提出使对抗垄断节点有了一些微薄的希望,但超级节点继续聚合的大趋势使得大众对高度垄断的世界逐渐产生了绝望的情绪,“伟大节点”的概念也在这时被提出,被用于描述数千超级节点聚合成数十个节点后产生的巨型垄断节点。列车的平均规模在十年不到的时间内翻了数十倍,甚至连铁路的宽度也在扩大,曾经几乎被认为是不可更改的铁路标准年年都在变化,每年修建的新铁路都比往年修建的铁路之和还多,已经无人顾及标准频繁变化对早期铁路维护造成的巨大影响——信息运输行业产生的回报每年都在翻倍,人们只想扩大列车规模,为此改变铁路标准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