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接纳并拥抱自己的情绪(3)
2023-08-01 来源:百合文库
自我反思、反求诸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一个能够内向归因、并且认真、诚恳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人,是懂得自我反思、并善于自我反思的人。
表面上看人人并并无区别,但是一个修行者,他会得到内在的自在,进而通过内在情绪,影响外在的精神面貌。因为人的内心宇宙和外部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对自我的洞察,就是修行的途径之一。这类人,自己构建了自我循环,同时跟这个世界交互,有足够智慧明白该在哪些时刻对自己进行有益的提醒。
但是同样的,我们也不应该苛责那些暂时没有呈现出慧根的人。他们的表现,他们的反应,和他们之前的经历,之前受到的教育以及他们自我的内核有关。他们还不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没有顿悟的智慧,也没有到开悟的时机。对这样的人而言,即便是良善的劝谏,也十分容易被理解成苛刻的谴责。
人的情绪非常重要,也在于这里。我们通过处理自己的情绪,来认知我们自己的内心。情绪的根源在一个人的世界观深处。通过不断地疏导情绪,通过“破”的方式来“立”,通过拆毁的方式来重建。我们在这个过程之中,获得了自己内心的圆满。
同时,我们通过了解自己处理情绪的艰难,也能宽宥别人。因为我们经历过,所以能理解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做到,就能洞察苛责背后的宽宥与慈慜,由此心甘情愿去接受缺憾并面对之。
当一个人质问别人“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就不明白的”的时候,恰恰表明他看不出来人与人之间这么明显的差别。不同的人,在性格、理解力、思维模式、逻辑能力等方面存在天渊之别, 从来就不是整齐划一的。
当我们有情绪时,正是自己在自我修行之时,如何对待它、安抚它,并通过它洞察自己,就是我们自己悟的过程。
情绪时时产生,就是在提醒我们,自我的觉知和潜意识对它的疏导亦一刻也不能停止。这就是修行的难度。我们既不能过于急躁,也不能停止。即便可以培养,也绝不是短期有望见效的。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能看出的改变,就不该奢望在短期得到解决,不该期待通过一场沟通而奏效。
我们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因为大到宇宙天体运行,小到人体五脏六腑,其运行规律与逻辑上都是基本一样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道”。
表面上看人人并并无区别,但是一个修行者,他会得到内在的自在,进而通过内在情绪,影响外在的精神面貌。因为人的内心宇宙和外部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对自我的洞察,就是修行的途径之一。这类人,自己构建了自我循环,同时跟这个世界交互,有足够智慧明白该在哪些时刻对自己进行有益的提醒。
但是同样的,我们也不应该苛责那些暂时没有呈现出慧根的人。他们的表现,他们的反应,和他们之前的经历,之前受到的教育以及他们自我的内核有关。他们还不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没有顿悟的智慧,也没有到开悟的时机。对这样的人而言,即便是良善的劝谏,也十分容易被理解成苛刻的谴责。
人的情绪非常重要,也在于这里。我们通过处理自己的情绪,来认知我们自己的内心。情绪的根源在一个人的世界观深处。通过不断地疏导情绪,通过“破”的方式来“立”,通过拆毁的方式来重建。我们在这个过程之中,获得了自己内心的圆满。
同时,我们通过了解自己处理情绪的艰难,也能宽宥别人。因为我们经历过,所以能理解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做到,就能洞察苛责背后的宽宥与慈慜,由此心甘情愿去接受缺憾并面对之。
当一个人质问别人“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你就不明白的”的时候,恰恰表明他看不出来人与人之间这么明显的差别。不同的人,在性格、理解力、思维模式、逻辑能力等方面存在天渊之别, 从来就不是整齐划一的。
当我们有情绪时,正是自己在自我修行之时,如何对待它、安抚它,并通过它洞察自己,就是我们自己悟的过程。
情绪时时产生,就是在提醒我们,自我的觉知和潜意识对它的疏导亦一刻也不能停止。这就是修行的难度。我们既不能过于急躁,也不能停止。即便可以培养,也绝不是短期有望见效的。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能看出的改变,就不该奢望在短期得到解决,不该期待通过一场沟通而奏效。
我们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的境界,因为大到宇宙天体运行,小到人体五脏六腑,其运行规律与逻辑上都是基本一样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