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转载)(5)
2023-08-01 来源:百合文库
比如对于带插图的书,一幅图和它的说明文字,以及插入正文的位置,在纸质书里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转成电子书之后,不仅容易造成插图与正文的位置关系不合理,有时甚至插图与其说明文字都被强行分隔了。这样一来,即时的阅读体验大打折扣不说,如此机械的排版方式也让我们难以差异化地去识记。
我们真的是在“读”书
介绍过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在阅读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接下来隆重登场的是听觉。
就像“读书”一词本身具有的多义性,它既可以指用眼睛看一本书,也可以指张嘴发声读一本书,或者两种含义兼而有之——“看”一本书的同时,我们通常也在默默地“读”它,即“默读”。一般认为,人类在阅读时,大脑中并行着语音加工和语义加工两条通路。
默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此时此刻,你脑子里就有一个声音正在读着这句话。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充分证明了默读的存在,更准确地说,是证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着语音加工。
比如,对英语阅读的研究表明,两个长度和音节数都相当的常用单词,一个包含两个重音,而另一个只包含一个重音,那么在用眼睛扫读文本时,前者所需的阅读时间更长;结合脑成像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我们在用眼睛扫读的过程中,大脑听觉皮层会被激活,特别是读到直接引语时,听觉皮层的激活程度更大。
为什么默读会普遍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默读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本内容。我们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或许听到过英语老师的一种说法:想要提高阅读速度,就要有意识地抑制默读。这种说法是成立的,但矛盾在于,抑制默读虽然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眼睛接收的文本内容长度,却是以牺牲语义理解为代价的。换句话说,抑制默读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降低了理解深度,往往得不偿失。
第二,默读提升了我们的阅读体验。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具有特定频率的放电模式,比如听觉皮层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跟日常说话的语速相当,这样它们才能最适宜地加工语言信息。在阅读时也一样,只有默读的速度与神经元放电频率保持一致,文字信息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加工,读得太快或者太慢,都会打乱神经元的节奏,难以传递语音的韵律之美。
我们真的是在“读”书
介绍过视觉、触觉和运动觉在阅读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接下来隆重登场的是听觉。
就像“读书”一词本身具有的多义性,它既可以指用眼睛看一本书,也可以指张嘴发声读一本书,或者两种含义兼而有之——“看”一本书的同时,我们通常也在默默地“读”它,即“默读”。一般认为,人类在阅读时,大脑中并行着语音加工和语义加工两条通路。
默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此时此刻,你脑子里就有一个声音正在读着这句话。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充分证明了默读的存在,更准确地说,是证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伴随着语音加工。
比如,对英语阅读的研究表明,两个长度和音节数都相当的常用单词,一个包含两个重音,而另一个只包含一个重音,那么在用眼睛扫读文本时,前者所需的阅读时间更长;结合脑成像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我们在用眼睛扫读的过程中,大脑听觉皮层会被激活,特别是读到直接引语时,听觉皮层的激活程度更大。
为什么默读会普遍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默读有助于我们理解文本内容。我们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或许听到过英语老师的一种说法:想要提高阅读速度,就要有意识地抑制默读。这种说法是成立的,但矛盾在于,抑制默读虽然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眼睛接收的文本内容长度,却是以牺牲语义理解为代价的。换句话说,抑制默读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降低了理解深度,往往得不偿失。
第二,默读提升了我们的阅读体验。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具有特定频率的放电模式,比如听觉皮层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跟日常说话的语速相当,这样它们才能最适宜地加工语言信息。在阅读时也一样,只有默读的速度与神经元放电频率保持一致,文字信息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加工,读得太快或者太慢,都会打乱神经元的节奏,难以传递语音的韵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