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纸质书何以延续至今(转载)(6)
2023-08-01 来源:百合文库
由此反而观之,阅读电子书(以及日常浏览电子文章)的又一个问题就暴露了——读得太快。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比过往任何时代都要快得多,这既反映在我们的步行速度上,也体现在阅读速度上,尤其是对于电子文本的阅读。我们太习惯于在地铁上花一分钟就扫读完一篇几千字的长文,几万字的电子书也足以在一个车程里刷完。
问题在于,我们的大脑还停留在数千年与纸质书相伴的阅读习惯里,不可能短期内进化并适应新的阅读习惯, 于是在这样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真的记住什么信息,只是字面意义上的“用眼睛过了一遍”,由于语音加工跟不上,也就难以对文本进行深度加工。更不消说,在这样如猪八戒吃人参果的囫囵吞枣中,无从体会文字的韵律之美。
在自传《追寻记忆的痕迹》(In Search of Memory)中,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回顾了自己在神经科学领域几十载的深耕,其最重要的发现是:长时记忆的形成,需要外部信号的重复刺激让神经元生长出新的突触终端,终端则通过局部蛋白质的合成来维持生长,我们的记忆就存放在这里。那些匆匆一瞥的文本信息,好比你打电话时临时记下的一个电话号码,待电话打完,号码也就忘干净了,它无法进入我们的长时记忆。
讽刺的是,人们会因为快速阅读电子文本而产生自己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的错觉。有心理学家让一群大学生分别阅读短篇幅的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多数受试者认为自己在阅读电子版时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因为读得更快),研究结果则事与愿违,虽然在把握中心思想方面两种介质没有区别,但受试者在阅读电子版时能回忆起的文章要点更少,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碎片化的浅阅读即便什么都记不住,或许也无伤大雅,反正是作为打发时间的一种消遣。然而更残酷的事实是,这样的阅读方式正在损害青少年的阅读理解能力,由于留给相对慢速、耗时的深度阅读的时间和注意力越来越少,使得青少年在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甚至共情能力(比如识别他人的情绪)方面,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由此反而观之,成年人同样是受害者。思维能力的下降让人们更容易相信谣言,更倾向于通过一个标题和几句高亮的话就对一件事做出草率的判断。更何况,如今的青少年就是未来的成年人,由于过度依赖电子阅读而削弱大脑的可塑性水平,待其长大成人之后,负面影响更甚。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比过往任何时代都要快得多,这既反映在我们的步行速度上,也体现在阅读速度上,尤其是对于电子文本的阅读。我们太习惯于在地铁上花一分钟就扫读完一篇几千字的长文,几万字的电子书也足以在一个车程里刷完。
问题在于,我们的大脑还停留在数千年与纸质书相伴的阅读习惯里,不可能短期内进化并适应新的阅读习惯, 于是在这样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真的记住什么信息,只是字面意义上的“用眼睛过了一遍”,由于语音加工跟不上,也就难以对文本进行深度加工。更不消说,在这样如猪八戒吃人参果的囫囵吞枣中,无从体会文字的韵律之美。
在自传《追寻记忆的痕迹》(In Search of Memory)中,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回顾了自己在神经科学领域几十载的深耕,其最重要的发现是:长时记忆的形成,需要外部信号的重复刺激让神经元生长出新的突触终端,终端则通过局部蛋白质的合成来维持生长,我们的记忆就存放在这里。那些匆匆一瞥的文本信息,好比你打电话时临时记下的一个电话号码,待电话打完,号码也就忘干净了,它无法进入我们的长时记忆。
讽刺的是,人们会因为快速阅读电子文本而产生自己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内容的错觉。有心理学家让一群大学生分别阅读短篇幅的电子文本和纸质文本,多数受试者认为自己在阅读电子版时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因为读得更快),研究结果则事与愿违,虽然在把握中心思想方面两种介质没有区别,但受试者在阅读电子版时能回忆起的文章要点更少,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碎片化的浅阅读即便什么都记不住,或许也无伤大雅,反正是作为打发时间的一种消遣。然而更残酷的事实是,这样的阅读方式正在损害青少年的阅读理解能力,由于留给相对慢速、耗时的深度阅读的时间和注意力越来越少,使得青少年在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甚至共情能力(比如识别他人的情绪)方面,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由此反而观之,成年人同样是受害者。思维能力的下降让人们更容易相信谣言,更倾向于通过一个标题和几句高亮的话就对一件事做出草率的判断。更何况,如今的青少年就是未来的成年人,由于过度依赖电子阅读而削弱大脑的可塑性水平,待其长大成人之后,负面影响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