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星的茧(3)
2023-07-17 来源:百合文库
…”
老家堂屋的地总有一层沙土,是刚从地里拔出的花生或者油菜的根茎裹泥,被一大把一大把放在地上留下的证据。太太去世后,老家的房子再无人住,但没让菜地荒着的祖母会时常回老家,把上海牌的大杠自行车歇在堂屋里,也会把菜籽、铁锹和刚挖的菜摆在堂屋的地上。大概是种很多种菜的,桐对花生和油菜印象最深。因为一年收花生的时候桐也跟着祖母到了菜地去,也看过自家的菜花田、等过自家收的菜籽被榨成油。花生种在独辟的一围菜圃里。反复和祖母确认了花生叶上没有菜虫,桐才撸起袖子拔花生,拔起的那株根系上花生无几,就说是祖母选的种子不好。可看了祖母拔出的那株,果实累累。祖母用小锹子把土层翻开,捡拾因细根折断而迷失的花生。榨油的小作坊就在村口往南几十米,板棚搭的房子,里面的菜油味浓厚到让人发昏。桐曾在里面看着发黑的机器转了一个下午,饥肠辘辘又完全厌倦了油味,得出结论:
榨油坊是和保险公司一样无聊的地方。所以在桐的印象里,老家这两层楼的人字顶老房子,地总是没铺水泥而露出泥色,附上边角的一点菜色;墙和上面的两张相片灰成一片,条山几和座钟都是红棕,绘着双龙的玻璃对开门座钟里的钟摆倒不与屋里的任何物什归属同一色系——清明的时候桐才发现叠纸钱的金箔纸恰与当年的钟摆同色;二楼的房间不常去,只记得楼梯拐角歪七扭八的苕帚簸箕,还有二楼床板上瓜子状的老鼠屎。
老家当然不能没有厨房。土灶台外贴了层瓷砖,上面支一口桐端不动的大铁锅。因为屋子没人住,厨房不开火,偶尔烧点热水但也是用电,所以这厨房颇显冷气。实在记不清是不是像外婆家那样的烧柴灶台——那种要靠添柴和扇风控候火候的灶台,可以烧出厚厚的锅巴而不必担心烧坏锅——但这不怎么开火的厨房偏偏总是有能压制冷气的烟火味,足以让桐意识到原来气味也像颜色、声音那样占据记忆的内存。每次回老家,推门铺面的永远先是堂屋薄薄的、有颗粒感的灰尘味,再就是穿过堂屋、正对大门的厨房骄傲地外散着略有冷味的烟火气,最不能忽视太太生前一直住的西屋之气味。完全不是常识里腿脚不便的老人住的、底楼屋里令人不适的潮湿气和体味。桐想了很多的比喻,觉得还是用光线衬托着形容最合适:柔光从朝南的窗子被纱帐过滤后透进来,些许惊动了半空的浮尘,照在藤条呲起的扶手椅上,由棕调或是暗红的木家具衬着,构成完整的暖色。
老家堂屋的地总有一层沙土,是刚从地里拔出的花生或者油菜的根茎裹泥,被一大把一大把放在地上留下的证据。太太去世后,老家的房子再无人住,但没让菜地荒着的祖母会时常回老家,把上海牌的大杠自行车歇在堂屋里,也会把菜籽、铁锹和刚挖的菜摆在堂屋的地上。大概是种很多种菜的,桐对花生和油菜印象最深。因为一年收花生的时候桐也跟着祖母到了菜地去,也看过自家的菜花田、等过自家收的菜籽被榨成油。花生种在独辟的一围菜圃里。反复和祖母确认了花生叶上没有菜虫,桐才撸起袖子拔花生,拔起的那株根系上花生无几,就说是祖母选的种子不好。可看了祖母拔出的那株,果实累累。祖母用小锹子把土层翻开,捡拾因细根折断而迷失的花生。榨油的小作坊就在村口往南几十米,板棚搭的房子,里面的菜油味浓厚到让人发昏。桐曾在里面看着发黑的机器转了一个下午,饥肠辘辘又完全厌倦了油味,得出结论:
榨油坊是和保险公司一样无聊的地方。所以在桐的印象里,老家这两层楼的人字顶老房子,地总是没铺水泥而露出泥色,附上边角的一点菜色;墙和上面的两张相片灰成一片,条山几和座钟都是红棕,绘着双龙的玻璃对开门座钟里的钟摆倒不与屋里的任何物什归属同一色系——清明的时候桐才发现叠纸钱的金箔纸恰与当年的钟摆同色;二楼的房间不常去,只记得楼梯拐角歪七扭八的苕帚簸箕,还有二楼床板上瓜子状的老鼠屎。
老家当然不能没有厨房。土灶台外贴了层瓷砖,上面支一口桐端不动的大铁锅。因为屋子没人住,厨房不开火,偶尔烧点热水但也是用电,所以这厨房颇显冷气。实在记不清是不是像外婆家那样的烧柴灶台——那种要靠添柴和扇风控候火候的灶台,可以烧出厚厚的锅巴而不必担心烧坏锅——但这不怎么开火的厨房偏偏总是有能压制冷气的烟火味,足以让桐意识到原来气味也像颜色、声音那样占据记忆的内存。每次回老家,推门铺面的永远先是堂屋薄薄的、有颗粒感的灰尘味,再就是穿过堂屋、正对大门的厨房骄傲地外散着略有冷味的烟火气,最不能忽视太太生前一直住的西屋之气味。完全不是常识里腿脚不便的老人住的、底楼屋里令人不适的潮湿气和体味。桐想了很多的比喻,觉得还是用光线衬托着形容最合适:柔光从朝南的窗子被纱帐过滤后透进来,些许惊动了半空的浮尘,照在藤条呲起的扶手椅上,由棕调或是暗红的木家具衬着,构成完整的暖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