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青云《紫电青霜》述评 ——兼论诸葛青云武侠小说的“承袭”与“变化”(上)(17)
2023-05-29 来源:百合文库
相较之下,诸葛青云在运用“书面语”方面,要比还珠楼主更为考量读者的文学功底,但应予以注意的是,“书面”词语的运用,在诸葛青云小说中属于“偶尔为之”,占比并不甚重,主要体现于描绘景物之时。而从诸葛青云描绘景物时遣词用句的变化中,既可以看到他文字风格的变化,也可以看到叙事模式的转变。
为便于分析,且先来看诸葛青云撰著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墨剑双英》(一九五八年)的开篇文字,原文写道:
终南山,俗称秦岭。其实秦岭山脉,绵沿数千里,终南仅为此山脉中,在陕西长安南面的一段之称。山形雄峻,峰壑灵奇,为关中名胜。但那些普通游人,足迹所能经到者,不过是些入山不深之处,聊为观赏登临,便觉已足骋心悦目,那真正的终南佳境,奥秘之区,却均远隔断涧悬崖,再加上蛇兽之险,就不是俗子凡夫,所能轻易瞻仰的了。
这时,霜叶正丹,秋高气爽,在终南后山,众岭环拱的一座孤峰之上,正有一个中年文士,带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巧纵轻登,直攀绝顶。
若将前文所引用的《紫电青霜》开篇文字与这段文字相比,不难发现,诸葛青云撰著《紫电青霜》时,遣词用句是有意雕琢过的。
《墨剑双英》开篇淡化描绘景物笔墨,直叙“石中英(《墨剑双英》之男书主)与上官子彤遭受追击”事,起笔突兀,与还珠楼主开局多平铺相区别。【26】而《紫电青霜》开篇再加重笔墨于景物,起笔则偏于传统。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偏于传统的起笔法,却并未延续下去,且看《天心七剑》开篇文字:
蛇!华山!
蛇是山山都有,华山也不是产蛇著名,那么,这两个名词,在表面上似乎并没有太深刻的关联,其实,正由此开始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武侠故事!
故事虽起于华山,诸葛青云却未在华山景物之上加以铺陈,而是将看似不相关联或能够形成反差的字、词加以集合,故设悬疑,以求引人效果,这种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起笔法,与《紫电青霜》的起笔法相比,无疑产生了较大变化。若结合《墨剑双英》、《紫电青霜》、《天心七剑》三部作品中景物描绘方面的文字来看,更可以发现,虽然《紫电青霜》开篇再加重笔墨于景物,但随着情节进展却渐渐不再做过多铺张,其他两部作品中的景物描绘,也同样不多着墨,这一方面体现出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仍在影响着诸葛青云的创作,另一方面,景物描写的淡化,是诸葛青云更专注于情节的奇诡变化,使叙事节奏加快的创作意图的体现,因而也对其开篇起笔的表现手法产生影响。这种变化的产生,固然不可否认有社会节奏变化的外因,却也不能完全否认诸葛青云在叙事模式转变方面的自主性。
为便于分析,且先来看诸葛青云撰著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墨剑双英》(一九五八年)的开篇文字,原文写道:
终南山,俗称秦岭。其实秦岭山脉,绵沿数千里,终南仅为此山脉中,在陕西长安南面的一段之称。山形雄峻,峰壑灵奇,为关中名胜。但那些普通游人,足迹所能经到者,不过是些入山不深之处,聊为观赏登临,便觉已足骋心悦目,那真正的终南佳境,奥秘之区,却均远隔断涧悬崖,再加上蛇兽之险,就不是俗子凡夫,所能轻易瞻仰的了。
这时,霜叶正丹,秋高气爽,在终南后山,众岭环拱的一座孤峰之上,正有一个中年文士,带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巧纵轻登,直攀绝顶。
若将前文所引用的《紫电青霜》开篇文字与这段文字相比,不难发现,诸葛青云撰著《紫电青霜》时,遣词用句是有意雕琢过的。
《墨剑双英》开篇淡化描绘景物笔墨,直叙“石中英(《墨剑双英》之男书主)与上官子彤遭受追击”事,起笔突兀,与还珠楼主开局多平铺相区别。【26】而《紫电青霜》开篇再加重笔墨于景物,起笔则偏于传统。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偏于传统的起笔法,却并未延续下去,且看《天心七剑》开篇文字:
蛇!华山!
蛇是山山都有,华山也不是产蛇著名,那么,这两个名词,在表面上似乎并没有太深刻的关联,其实,正由此开始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武侠故事!
故事虽起于华山,诸葛青云却未在华山景物之上加以铺陈,而是将看似不相关联或能够形成反差的字、词加以集合,故设悬疑,以求引人效果,这种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起笔法,与《紫电青霜》的起笔法相比,无疑产生了较大变化。若结合《墨剑双英》、《紫电青霜》、《天心七剑》三部作品中景物描绘方面的文字来看,更可以发现,虽然《紫电青霜》开篇再加重笔墨于景物,但随着情节进展却渐渐不再做过多铺张,其他两部作品中的景物描绘,也同样不多着墨,这一方面体现出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仍在影响着诸葛青云的创作,另一方面,景物描写的淡化,是诸葛青云更专注于情节的奇诡变化,使叙事节奏加快的创作意图的体现,因而也对其开篇起笔的表现手法产生影响。这种变化的产生,固然不可否认有社会节奏变化的外因,却也不能完全否认诸葛青云在叙事模式转变方面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