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七夕元素
正是阴历的七月,现在的我们正经历着“流火”一般的酷暑难耐,然而古人对七月的别称:凉月,巧月,霜月,孟秋,早秋.....怎么看都已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明嘉靖二十九年到清乾隆三十五年,正是地球的小冰河时期,那些年的七月,那些“多事之秋”.....
七月,有两个特别的节日——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人间女儿乞巧的“七夕”; 慎终追远,祭祀先人的“中元节”。今天我们只说七夕。
红楼梦里,贾府各式的节日总是热闹非常,但是有着这么多如水般的女儿的侯门,却不见“七夕”乞巧的描写,实在是很违背常情,要知“七夕”可是正经的女儿们特有的节日。
第十八回,元春省亲点了一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写到:“《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了传奇《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经历安史之乱,马嵬之变,杨玉环命丧三军前,到后来玄宗因思念贵妃,派人上天入地寻觅她的灵魂,最后两人终于得以在月宫中团圆。
《密誓》一折正是写了长生殿中,两人对月盟誓,祈愿生生世世结为夫妇。却没有想到开头那一段话,却是一语成谶。唐明皇无力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致使贵妃罹难,元春与皇帝的爱情,莫非也是这样的?
《长生殿》中并无《乞巧》一折,“乞巧”是《密誓》这一折中发生的一件事情而已。不知道是因为作者怕“密誓”这词太过敏感,怕牵扯出捕风捉影之事,还是因为当时演剧时有改编《密誓》名字为《乞巧》,现不得而知,但目的无非是想告诉人们,元妃点了这一折戏,而批者告诉大家,剧中贵妃的结局也正是元妃的结局。
由此也可见,《红楼梦》里的“七夕”并不是省亲、相聚的美好日子,相反它更透露出生离死别的悲情意味。
七月初七日夜乞巧,女孩子们会向月用针穿五色丝线,以求得如织女般的灵巧。然而书里没有这样的描写,只有《芙蓉女儿诔》中写到:“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谁续五丝之缕?”
鳷鹊,有几种解释,一为鸟或喜鹊,二为长安汉朝宫观名或位于南京,南朝所建的楼阁名,在这里有人去楼空的意思,并同时明写芙蓉女儿心灵手巧,精于女红,正合晴雯之补金雀裘。
巧月乞巧,可是巧姐儿却并未因此得好运。巧姐儿出痘,凤姐对刘姥姥说:“正是养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
再之后,关于七夕,就只在行令和联诗中得见了。
第四十回行酒令,牌的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鸳鸯道:“右边还是个‘大五长’。”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
牙牌的明面儿写了梅花正当盛开之时。明清之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小冰河时期,以至岭上的梅花提前在十月就盛放了,这自然不是七夕节。二郎游了五岳,见到了某人,虽然是个愉快的旅行,但这一面却好像是织女与牛郎相会一般,那么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