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心理.七》(2)
从书中可见,大多数原士兵并没有因为在战争中参与暴行而受到处罚和审判,因而也不会有像中归联成员那样清醒明确的反战与反省意识,从而驱使他们揭露罪恶,忏悔罪恶。
他们自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且难以形成这样的意识,即便是有,或程度不够,或含糊不清,或仅是年龄增大“人心变软”而至。一些原士兵甚至是在与来访者不断的接触与感召下,才最终选择重新认识和回顾。他们并不是在系统性的进行认识了解之后,从而最终从内心深处感知的。
而从抚顺归来的中归联成员们,遭受着各种各样来自社会上长久的歧视和迫害。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关成员的逐渐老去,在如此这般的压力下,也很难再做到始终如一了。
就这样,一些成员开始重新保持沉默,一些成员开始复苏军国主义的论调,一些成员则彻底翻供,拒绝反省忏悔。他们就这样书写着自己人生的残酷篇章。
有着抚顺经历的中归联的成员们尚且不能抵御这样的内外巨变,更何况那些没有抚顺经历的、参与南京战的原士兵们。这样的现状是令人遗憾的,令人失望的,但是没有办法。
原士兵们对于思考或者叙述暴行本身的认知和态度尽管是不同的,但是在来访者问到关于战争的看法的话题时,许多人却又是出乎意料的认真。
原士兵大洼宽三(时年91岁)详细的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后说:我认为大东亚战争已经到了不可避免的阶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我认为正是日本贪得无厌。
原士兵山田仁作(时年91岁)虽然说着“关于南京大屠杀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但是却又说:无论如何也不能有战争,没有一个人情愿去打仗。即使他的第一句话却是那么值得玩味:我得到过金鵄勋章。
原士兵小岛三治(时年85岁)是书中唯一一位明确的“把自己在战争的体验讲给孩子们听”的人,同时他也认为:必须讲清战争的所有情况,并通过近一步的学习,使世界更加友好。
原士兵中林义男(时年85岁)直白的说:我认为,日本输掉了那场战争反而是桩好事。
一方面是极力回避,一方面却是态度认真,这样矛盾的心理出现在了原士兵的身上。或许,相比于那些极力逃脱罪责的决策者而言,这些在当时无法左右命运的原士兵们,至少他们中的一部分,选择否认和沉默也许并非刻意,而是战争带来的创伤太过强烈了,而为了能够摆脱这样的痛苦,则在潜意识里选择了遗忘。
那么在书中,许多原士兵一方面表示“不愿意说”,但是又不由自主的说了起来,或者一方面保持沉默和极力否认,但很快却又不得不讲述经历的情况,也就可以知晓了。
这样的心理,可能让我们觉得有些奇怪,但却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