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红楼的人物:和生活一样复杂多面(3)

2023-04-27 来源:百合文库
而且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角度呈现给人不同的景色。人也是。所为曹雪芹不去为人物下“一字考语”。他只是摆事实,把人物的一面一面写出来。一个人的好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语。像王熙凤,按兴儿说的她干脆是心狠手辣,鬼憎人烦;周瑞家的也抱怨过她对下人太严苛;刘姥姥面前,她慷概大方,二十两银子帮刘姥姥家渡过难关。人表现给别人的面不同,所以对人的认识很难全面、准确。人就是对自己也很难认识清楚啊。同一时间对同一个人,两个人的评语大相径庭完全有可能,而且可能都是真知灼见,你看到的是真实的,只是不是全部。现实的客观性和丰富性每天都在挑战我们的心灵。
同一个故事在不同角度看来也是不一样的。就像经常被引用的武松打虎:武松是英雄;可是从老虎的角度出发,它认为自己应该被打死么?它有错么?没有对错,只是角度不同。就像书里的探春和赵姨娘这对母女:探春优秀又要强,对赵姨娘这个没事老惹事、有事又怕事、老给她丢脸的妈无可奈何;而赵姨娘就喜欢被她女儿歧视并疏远么?从她的角度出发,她不忿、疯狂、歇斯底里也很正常。而且她心灵扭曲,也是长期不良情绪堆积的结果。她的命运不是也很可怜?可是能怪谁呢?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厌恶她也很正常。别人没有义务为她的痛苦买单。债都有主,但冤往往没“头”。曹雪芹不像一些小说里,一旦作者站到了谁那边,马上以这个人物的是非为是非,和这个人物对着来的人全都不对:曹雪芹很喜欢尤二姐,同时也很喜欢害死尤二姐的王熙凤。不断转换角度使整个红楼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历经磨难又童心不灭的曹雪芹在绳床瓦灶间“增删十载,批阅五次”,写成半部红楼,不是一本“控诉”,更像一种缅怀,对逝去的美好的追忆和半生的感悟,想用这留住逝去的韶光。
不知道曹雪芹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机缘下开始创作红楼的。今天看,一个曹雪芹不知道养活了多少人。很多红学家还在为红楼是自传还是创作争论不休。当然是创作了。现实里的人哪有那么不皮实那么容易自杀的。就说是古代医疗不发达,书里的人体质都不好,特别容易病死、气死。书中人物的原型未必那么红颜薄命。消失的可能只是她们的美好,而不是她们的生命。她们继续活下去,只是从珍珠变成鱼眼睛。从贾宝玉喜欢的“女儿”,变成了贾宝玉厌恶的“女人”。曹雪芹写得她们一个一个都芳年早逝,其实也有点三岛由纪夫在《丰饶之海》里的那个意思:人都要老要丑,为什么不在年轻时、美时死去呢?
从有记忆起,就爱看红楼,这是一本可以随伴人一辈子的书。年年岁岁,随着人的成长,红楼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也因此看红学的著作,从蔡元培的索隐派到胡适的“自传说”到周汝昌的新红学,再到刘心武的秦学,还有其它知名、不知名的作者的作品。感觉就像红学大师俞平伯说的“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不明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