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春晚第一篇日本科幻,来自SF作家藤井太洋 | 2020科幻春晚(5)
那是12年前的事了。
耗时11年11个月的宇宙航行抵达目的地的消息传到地球,则是在两周前。
烨鹤飞那时正在收拾行李,准备登上春运特别航班。我阻止了他继续收拾行李,和他谈起了人类到达的新星球。
据烨鹤飞说,即便是在地球故乡,从轨道上回到地球的华㝯们一旦聚集起来,乌鲁鲁便是他们最热衷讨论的话题。
乌鲁鲁有着地球4倍的质量。如何将资源发射到轨道上来?宇宙电梯用什么材料来做?星球的地表改造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应该如何改造覆盖着橙色硫化水银的大地和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大气?乌鲁鲁和地球之间的15年航程距离,有没有办法缩短?……这些不会仅仅停留在技术工作者的琐碎闲聊,这正是华㝯的可怕之处。
仅仅两周左右的春节探亲期间,在中国登记的行星开发公司已经超过了五千家。烨鹤飞从老家发来VR通讯,苦笑着说:“新成立的公司中九成都要解散了。”甚至有两家开发宇航系统的新兴企业聘请他做了技术董事。
华㝯的性格总是三分钟热度,我们两个也笑谈过此事。但仔细想想,竟然能有五百家新兴企业最终存活下来,还是不得不佩服华㝯的能力。
我们生活的宇宙岛屿,主要依靠华㝯的技术支撑。回收工厂实现了资源完全循环;宇宙岛屿直径长达20公里;超小型核反应炉封入了等离子的重力子干涉镜,因此可以轻易改变重力场航行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华㝯的发明创造。在火星轨道的内侧,存在着无数这样的宇宙岛屿。
在宇宙空间居住的相关技术上,甚至可以说汉语已经成为了通用语言。
但如果超出火星轨道范围的话,华㝯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少。
在作为资源宝库的小行星带上,日本的宇宙移民——日㝯也在付出着他们自己的努力。而在木星和土星上提取核反应炉燃料氦气3的,则是美国的能源复合公司,以及过去曾在中东从事过油田开发的穆斯林企业。
欧盟和南太平洋的岛国,在太阳系以外寻找生机。澳大利亚企业则在乌鲁鲁的星球开发上赌上了公司的命运。
在以优越的居住性为傲的厂区、核反应炉、GSA(重力子螺旋加速器)等等的技术分享上,华㝯占据了绝对的首位优势。而超出火星轨道之外,就看不到太多华㝯的身影了。
为何如此——说起来这个话题,大宇宙时代的我们笑着调侃——因为华人从不去那些春节期间无法返回地球探亲的地方。
当然这是玩笑话,我对着正享用久违了的日本茶的烨鹤飞,却寻找不到打开话题的时机。我犹豫不决的神情,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烨鹤飞把日式茶杯放回了桌子上,盯着我看。
“那个,乌鲁鲁如何了?”
茶杯中的日本茶,在0.6G的低重力下不停地摇晃。
烨鹤飞对无从开口的我露出了微笑,帮我找到了对话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