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渭西行》(上)——唐蕃石堡城之战

历史背景: 唐玄宗晚期,继开元盛世之后,边患又起,这一次是和亲还是决战到底?唐玄宗不会让背叛过他的人背叛第二次,这一次,必要勒碑四疆!但府兵制度在连年的战争下已经显出疲态,可是战争不会停止,抽丁入伍继续扩大已经成为了各州县的常态。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的七月,玄宗在长安召见王忠嗣,要求出兵攻下吐蕃与大唐交界的重要边塞石堡城,重重打击敌人的气焰。此时的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一人佩四将之印,手握天下劲兵,掌帝国重镇,控万里边疆,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可是王相公知道吐蕃驻守的石堡城易守难攻,非数万人伤亡不能下,还应徐徐图之,于是数次拒绝玄宗。
王忠嗣(706-749年),初名王训,唐朝名将。幼年被接入宫中抚养,唐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在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王忠嗣数次上书奏言安禄山将会作乱,却反被诬陷。唐玄宗打算处以极刑,但在哥舒翰苦求下,将其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抑郁以终,年仅四十五岁。 帝命不可违,大唐自有其他将军愿意接旨立功。这次出兵,王相公任辅,最后果真大败而归。但归者皆言乃是王忠嗣不用命之故,皇帝正是怒火中烧,便囚王欲杀。
冬月,王忠嗣被罢,被王相公一手提拔上来的大将哥舒翰被召京面圣。哥舒翰一边向玄宗下了军令状,一边痛哭流涕地求情希望能保下恩公。最后哥舒翰继王相公之步,成为了知陇右节度使,而王忠嗣虽被释放但被贬州守。
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关外兵源越来越不充足。由于关中部卒耐苦善战,关内道便加紧抽丁,扩军以进行备战。为了及时募足兵丁保证数量,加紧训练,各地抽募已经无论农忙与农闲。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前线进入总攻阶段,可是哥舒翰却听闻了王相公郁郁而终的消息。六月,不过旬日,哥舒翰拔吐蕃石堡城,武威天下。
闰六月,天子得前线战报大悦。先皇号加封“大圣皇帝”,后号加封“顺圣皇后”。尊封道教神迹,大赦天下。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或称天宝之乱。
(一) 咸阳城外,一茬一茬的青麦间着荒地,错落有致,恰有了些长安大明宫的味道。高者为顶,次者为檐,末者为柱。聚则为宫室,散则为亭树。田垄间纵横为途,放眼去,数不清坊市几数。
十里驿道上,尽是人流南攒,不时还传来几声惊呼,那是避让车马不及的行人。最是三月好时光,云高天阔,暖阳蕴着丝丝微凉。不一会儿,人突然稠密了起来,车马声也密集了起来。马蹄踏踏,马声嘶长,伴着响花。
就在人们拥挤不堪的时候,一只骑队飞驰而来,马上的士兵配甲执金,随着蹬蹬的马蹄步上下起伏。还未等人们缓过神来,响雷呐喝已至:“闪开!闪开!马下无人!马下无人!”人群更骚动了,妇女拉扯孩童,新妇搀着父婆,慌慌地只赶向两边散去,哪里会有人管的践踏到了道边的柔弱青芒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