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殇】石堡城格勒(二)
十六年前,也就是开元二年,吐蕃趁唐朝皇室内乱不断,新皇帝李隆基登基未久,征发十几万大军入寇陇右。正在骊山泡温泉的李隆基听到消息,赶紧起驾回宫,并下诏准备御驾亲征。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没等他出发,仗就已经打完了,结果振奋人心,唐军大获全胜。
只是在这一战中,唐军却折损了一员战将,担任先锋的丰安军使王海宾。仅仅是因为他冲的太前,杀的太猛,立功太多,导致在他杀入重围,被吐蕃大军团团围住的时候,唐军的诸路将帅却作壁上观,眼睁睁的看着他被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吐蕃大军生生淹没。
王海宾在明知被同袍们抛弃的情况下,依然力战不息,直至战死。也正是由于他的牵制,使得唐朝大军最终得以用雷霆一击,将疲于应付的吐蕃大军一举击溃。
由于此战的战果实在太过惊人,诸将算下来也都是立了大功的,所以事后李隆基虽然得知了王海宾之死的实情,大胜之余,却也不好去治诸将的罪。于是作为对王海宾的补偿,李隆基把王海宾年仅九岁的儿子王训召入宫中。因为王海宾和汉武帝时的霍去病一样也是英年早逝,李隆基便将他的儿子王训称为“去病之孤”,赐名王忠嗣,并留在宫中,和自己的皇子们一同抚养。
身为将门之后,王忠嗣从小就熟谙兵书战策,对骑射武艺也颇为上心。长大之后,李隆基亲自考他兵法,见他非但应对如流,还颇有自己的见地。李隆基知他是个将种,便让他到边镇从军历练。
不过李隆基也很是纠结。一面希望这个自己从小养在宫中,忠心可期的孩子,能够建功立业,成为自己在朝外的一大臂助;一面又怕他初生牛犊,太有主见,以至轻功冒进,枉送了性命。李继隆便给王忠嗣的上司,河西节度使萧嵩送去一份手谕,让他看着点王忠嗣,千万别让他独自一个人带兵出战。
就这样,王忠嗣倒是性命无忧了,但却也是立功无望,几年之间,竟无一战值得称道。眼瞅着萧嵩又将回朝述职,王忠嗣赶紧跑去请战,声情并茂的说了一大通,反正意思就是,你好歹给我点人马,好歹让我立个功劳,回去若是陛下提起自己,好歹也能有个功劳可以说道说道。
萧嵩考虑再三,终于给了他三百最精锐的骑兵。这样一来,哪怕遇到一两千的敌人,也有把握战而胜之,要是敌人再多些的话,那也不必硬打,尽可一跑了之,想来王忠嗣的安全总是无虞的。
只是,让萧嵩最意想不到,也是最不想看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王忠嗣遇上的,竟然是吐蕃赞普亲自统领的数万大军。而面对百倍于己的敌人,王忠嗣也没有打算退缩逃避,而是选择了——进攻!
这三百骑兵的六名队长,在临行之前都得了萧嵩的嘱咐,无论如何都要确保王忠嗣的安全。眼见王忠嗣不顾死活,竟想要以卵击石,全都上来劝他,一时僵持不下。这时王忠嗣的亲兵孙有后说道:“我看这一仗,也不是不能打,但是只有我们这些人,肯定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援军。”
一名队长嗤之以鼻道:“援军?这荒山野岭的,上哪找援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