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池的来源和传说
第三十九节 醒醉草(一)
原文:
39.醒醉草:兴庆池南岸,有草数丛,叶紫而心殷。有一人醉过于草傍,不觉失其酒态。后有醉者摘草嗅之,立然醒悟,故目为“醒醉草”。
译文:在兴庆池的南岸,有数丛野草生长在那里,这种草的叶子是紫色的,茎干是黑红色的。曾经有一个人醉倒在南岸的草丛旁,在不知不觉之中,从醉态中恢复正常。此事被传出去后,有一些醉酒的人摘下这种草,仔细闻几下,可以立即从昏昏沉沉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因此,这种草被人们称为“醒醉草”。
点评:在当代,兴庆池是个平凡无奇的地方,与它相关的文献也是寥寥无几。不过,在查阅了各种典籍之后,我发现,兴庆池曾经是个大名鼎鼎的景点,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
接下来,请大家在笔者的引导下,一同领略兴****采吧!
一.兴庆池的来源(1)
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刘兆曾在《兴庆池的历史变迁》一文中对兴庆池的来源作出了详细的介绍,为此,他还引用了一些古代文献。在《兴庆池的历史变迁》一文的参考文献中,刘兆注明,他在介绍兴庆池的来源时,引用的文献来自北宋史地学家宋敏求的著作《长安志》。
不过,据我查证,刘兆引用的文字并非来自宋敏求编著的《长安志》,而是来自元代方志学家骆天骧编撰的《类编长安志》。此外,刘兆在引用这段文字时删去了一部分内容,在这些被引用的文字中,有不少错别字,语句的标点也不准确,所以,我将这段介绍兴庆池来源的文字重新摘录如下:
兴庆池,在隆庆坊。本是平地,垂拱后因雨水流(此处的“流”字是根据原著增补的)潦成小池,近五王宅,号为“五王子池”。后因分龙首渠水(此处的“水”字是根据原著增补的)灌之,日以滋广。至景龙中,弥亘(此处的“弥亘”是结合上下文意,根据《长安志》中的记载修正的)数顷(此处的“顷”字是根据原著修正的),澄澹皎洁(此处的“澄澹皎洁”是根据原著增补的,“澹”字是根据《长安志》中的记载修正的,在《类编长安志》中,“澹”字写成了“泓”字),有云气(在《长安志》中,此处为“深至数丈,常有云气”),或见黄龙出其中。
置兴庆宫后,谓之“龙池”(这句话是根据《长安志》中的记载修正的,骆天骧断句错误,在《类编长安志》中,把“置”字改为“其”字,另外《长安志》中是“置宫后”,而非“置兴庆宫后”)。拾遗蔡孚作《龙池篇》以赞其事,公卿多和之。改为景龙池,语讹为九龙池。
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兴庆池位于长安城内的隆庆坊,那里原先是一处平地,在垂拱年间(公元685年正月——公元688年十二月)的后期,此地因为受到雨水的浸润,变成了一个小池塘。这个小池塘靠近五王宅,所以被人称为“五王子池”。后来,因为有人把龙首渠中的水分流出来——以此浇灌五王子池,所以五王子池中的水一天比一天增多,面积也一天比一天广阔。到了景龙年间(公元707年九月——公元710年六月)的中期,这个水池已经绵延到了数百亩,池水显得明净洁白,深至数十尺,经常有云雾笼罩在水面上。有人在此处看见了奇异的景象:一条黄龙在这个水池中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