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神龙湾
【高丽】柳载愚 著
谨以此书献给已经为理想牺牲和即将牺牲的人们
一
天兴七年(注1),正月。世子妃怀有身孕,举国庆祝。世子代表王上向宋天子请予赐名。
在开城的新年过的很开心,自天兴改革以来,出海的报酬渐渐涨了起来而且粮食不再昂贵,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在前往贡江的路上,有很多乡民载歌载舞,小孩子到处打闹嬉戏。这样下去,谁还会羡慕宋国呢。
越往北边走,心里越发不安,田间地头少见人烟,而春节的欢声笑语也逐渐的消失了。在平城(注2),开始看见有捕盗厅的人在活动,而且一股股的军队穿梭于村落之间,向贡江甚至更北方前进。士兵们的装备很不好,仅有的统一防寒物品是棉鞋。棉衣没能做到每人两件,强壮者扶助孱弱者。即使是指挥使,也难以见到有戴着皮帽的。和《商报》(注3)上报到的很不同。
百姓很少有人和我搭话,可能是我的装束显得不易接近,华安的名声和衣服样式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人们害怕华安,但不害怕寒风。我尽力帮助了两个倒在路边的村民。毕竟是同胞,聊起来很快就能消除不安和怀疑。住在村民家里,是不错的选择,听他们议论月底的收入。虽然他们很辛苦,连春节也没有过好,但帮助华安伐木和做简单的木活儿,可以在月底领到一套棉衣和棉帽,还有400文铜钱。这里的官员是清廉之辈,我的上司和我说过,华安募工的费用最少给500文铜钱,还不算实物。后来我听说标准是每人两套的衣帽,那位官员后来以贪墨被捕时,衣服早已发到了士兵手里。
回到贡江,切实感受到了临战的气氛,没人说节日、曲艺这些广受欢迎的话题。大量的工人分布在贡江分部北侧的树林里,伐木、制弩箭,听说还有火铳,但从没看见过。工人的营地建在林子的中部,营地以南的树林没被采伐,北部的则将所有适合的树木伐掉。大部分工人来自高丽,还有一部分来自婆罗洲和倭国,极少量的宋国工人,他们只出现在被隔离的小木屋里,从不与外人接触,饭菜和衣物都是由黑人监工取送。这些小木屋,现在还在,用于看林人和来此打猎消遣之人的居所。
分部里的人保持着忙碌的状态,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自己若是太慢,会被落下,当时就是这种想法。去科里(注4)报到后,取到了我的任务,没什么好意外的:去工地帮忙。
在工地和工人们同吃同睡同伐木,这种体验很难得,看着出血的双手继续麻木的拉拽着钢锯,抬起密实的木材,叉起馒头和饭菜,抓住水囊和汤匙,拉开铺盖……心里很难受,所有人都在忙碌,但绝大多数高丽人在做最苦累的工作,不是华安歧视,是因为高丽人能做技术活儿的太少:铸炮、制弩、炼钢、安装龙骨、配装火龘药等等。掌握不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就只能受苦受累。
天兴七年,二月。辽国南枢密院林牙韩聚信来开城。王上拒绝接见。韩林牙无功而返。
贡江的生活很单调,天气虽然开始转暖,但天地间只有营地里还有些生气,分部馆舍除了升起的炊烟证明有人在之外,和空房子一样,无人进,无人出。从八日起,夜里东山总是会传来炮声,很闷的炮声,就像一拳打在米袋上的声音。工人中开始有人累倒,虽然奖励很丰厚,但没人知道为什么这么辛苦的干,相信总执事会给出解释的。十六日,有三艘广州城船到港,我被抽调去卸货,经过一个月的磨练,搬抬这种活儿不在话下。当我扛起一个八尺见方的大木箱时,有种窒息的感觉,比三层杉木板还沉,后面的兄弟帮了一把。将货物从码头搬到东山脚下后,有黑人监工送来了肉饼,这是惯例,重体力劳动的额外奖励。回到营地,果然工人们也都开始吃肉饼了,有些从偏远山村招来的工人,则舍不得吃,存了起来。但监工不允许,十分固执的看着那些工人吃完了肉饼才嘟嘟囔囔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