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奇葩事:把太监当爹敬的皇帝(上集)
正统皇帝一生颇为不凡,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亲征被俘、蒙尘漠北后,能在如狼似虎的异族武装手上,安然生还的皇帝。对比那些曾经身陷敌营的前车之鉴们——晋怀帝司马炽,后晋石重贵,北宋徽宗父子,他的经历绝对是足够幸运,足够传奇的。众所周知,那些人的结果,无一不是痛苦囹圄、异乡凄凉,屈辱苟活、惨淡收场。
同时,朱祁镇也是历史上少数两度身登帝位,且身后口碑还很不错的一位皇帝。而后世一提到正统皇帝,就一定会想起,诸如麓川之战,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曹石之乱,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那些烟波浩渺中的往事,无疑是他身上最重要的标签,而穿透这些大小不一的标签,从普通人的角度去审视朱祁镇,你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信息,这其中最让后人感兴趣和费解的,莫过于他和一个太监的关系。终其一生,他始终对那个太监敬重有加,那人活着的时候,他言听计从;即使那人已经尸骨无存、声名俱毁,他还要心怀追思,甚至不惜设专祠供奉,以香木塑像,虔诚的为对方求来生福祉。一句话,他简直把一个太监敬成了自己的亲爹。
《龙门客栈》里威风凛凛的东厂提督太监
那个太监,名叫王振。王振是明朝无数太监里少数的异类,他的一生,浓缩着一个贯穿明王朝始终,都无法彻底妥善解决的重大难题。他曾因为这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受益无穷,以致衣紫腰金,显赫富贵,也最终由于这个难题,落得个鸡飞蛋打,身首异处。
说到这个难题,还得从头慢慢讲起——朱元璋百战夺取天下,鉴于历史上宦官乱政的恶果,他专门在宫禁中设立铁牌,严禁太监问政,违者严惩。但时过境迁,永乐皇帝登基后,太监渐渐有了出头之日。其实这并不是永乐皇帝不知太监问政的危害,而是他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当年朱元璋怕宦官乱政,更怕自己百年之后,手握重权的功臣宿将趁机来个陈桥兵变,篡夺了朱家的锦绣河山。于是乎,洪武末年,无数功臣贵戚惨遭屠戮,胡惟庸案,空印案,蓝玉案,大案迭起,广泛株连,但凡在朱元璋眼里有野心有问题的勋戚官员,都被他铁腕清除。洪武一面清理朝廷,一面广封宗室,秦王、晋王、燕王、代王、宁王等等强藩,开始替代开国功臣,统领大军,镇守西北边塞。在朱元璋看来,血亲的儿子,自然比功臣们来的可信可靠。
永乐皇帝继位后,客观上打破了父皇一手创立的封藩镇守制度,以藩王身份起兵夺嫡的朱棣,自然不可能再放任藩王统兵。但是,随着放弃亲藩,重新启用靖难功臣掌控兵权之后,身为雄猜之主的朱棣,此刻也体会到了父亲面对功臣大将时那份忐忑的心境。历史经验告诉他,功臣是不能完全信赖的,那么除了功臣,除了兄弟子侄的宗室势力,还有其他什么别的选择吗?当然有,善于从历史中吸取智慧的朱棣,很快开发出了新举措:用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