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路,道阻且长——《浪潮》书评
…但是随着运动的发展,“浪潮”一发不可收拾,“浪潮”运动的狂热成员越发容不下异己,先是威胁三年级同学加入“浪潮”,后是对于非“浪潮”且批评“浪潮”的二年级同学大打出手,大卫更是和自己的女朋友劳里因为对于“浪潮”的见解不同而闹崩,后面更是动手打了劳里……整个校园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人人自危,忧心忡忡的家长们蜂拥到校长欧文斯的办公室投诉。不仅如此,浪潮还波及到了其他学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罗斯老师在浪潮集会上告诉学生们他们陷入得太深了,根本没什么领袖,“浪潮”运动也不过是一场游戏,从而宣布“浪潮”终止,震惊、茫然、失望的学生们扔下了海报、条幅还有“浪潮”的会员卡,离开了礼堂。电影和小说的不同之处在结局——电影里面罗伯特听闻“浪潮”结束,开枪自杀;而小说里面只是大哭,被老师安慰后和老师出去吃饭聊天。
也许电影这样处理,更有震撼效果和视觉冲击力,能够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以直观的生命逝去提醒人们警惕法西斯这头“魔兽”。
“人类距法西斯只有五天”、“她从未离去,她还会再来”
,一项课堂实验开始于课堂却远远超出课堂,甚至连发起者罗斯老师从头到尾都不确定这场运动会走向何方。“浪潮”不断吸引着我们去关注法西斯与自由问题。
1. 自由与平等
是否进行“浪潮”运动,其根本区别在哪里?进行“浪潮”后,学生们和老师都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在前后两种状态背后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理念——自由和平等。
在平时,人们行动的理念是自由,每个人有权利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为,自由地规划自己的生活,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既然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末的美国,那么这里的自由就是和竞争密不可分的,即“自由—竞争”。大家自由发展能力,然后通过竞争评价能力高低,分配资源,这里的资源不只是物质资源,还包括人气、声望等等。这一套机制虽说给了人们行动的自由,但是却要给人们分个高下优劣,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更是高级和激烈。在这种“厮杀”式的竞争中,大家相互攀比,拼命向上爬,时刻担心自己会掉下去,很容易不安和疲惫。这一点在小说中也有体现,劳里和艾米表面上是同学和好朋友,但是劳里比艾米优秀得多,艾米曾说“至少一半的家长都责备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像劳里那么优秀”,艾米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劳里的阴影下,要跟劳里争学习成绩、争人气、争男朋友,劳里的男朋友大卫是橄榄球队的队长,艾米也就想要找个橄榄球队的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