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第四章 突变(上)(2)

“作为战争遗产,大量的外族侨民涌入了在统一战争中近乎毫发无损的那些国家——主要是联合阵线与行会的核心构成国。这里面既有大量的战争难民(以及他们的后人),也有一部分是跨国军事行动造成的后遗症。那些核心国家成为了军事力量的中转站,把五花八门的部队派到了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再把他们接回来,连带着一大车一大车的‘行李’:救出来的自‏‎由‏‎战‏‎士、追随军队的投机客、甚至还有新婚的爱人。由于战事紧迫,联合阵线的执行委员会以及之后的紧急防务会议都没有心情理会成员国鼠目寸光的国‏‎家主‏‎义思‏‎潮。他们司空见惯地忽略着外交抗议,建设了一座又一座的难民营,也施压让成员国降低了申请国‏‎籍的要求。”
“尽管很多侨民在战后还是返回了祖国,但也有更多的人选择留了下来,不愿再回到已经是一片焦土的故地。在战争直后,紧急防务会议对再度分裂的危险也极为敏感,借助超国家内部边界的消失鼓励着人口的流动。人们纷纷移民,或是为了找工作,或是为了和家人团聚,或者只是为了改善生活——在战后,往往换个受损小些的国家就能做到这一点了。”
“这也就导致很多国家的人口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某些曾经的单民族国家甚至出现了高达百分之二十的少数民‏‎族。虽然民族冲突还是偶有发生,但防务委员会进行了严厉的惩处,而战争似乎也早已把大多数人心里的暴力冲动消磨殆尽。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随着全球融合的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逐渐被填平,让整个世界的各色人种混成了之后贬称的‘唯一文化’。虽然多样性的丧失最终在执政体内部敲响了警钟,但也在一个侧面上让少数族裔得以迅速地融入了母国主流——反正这里和他们的发源地也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最终的结局发人深省:多民族国家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通婚和融合,真正意义上的多样性却已经荡然无存。”
—摘自《人口地震:全球融合与统一战争的遗留问题》
“就算抱着铁锤累死,我也不会输给那些蒸汽钻头。”
—约翰·亨利
(译注:约翰·亨利是美国民间传说里的人物,是一个在比赛中用铁锤凿子击败了蒸汽钻头,却最终累死的铁路工人。象征着不顾身体的过度努力)
“巴麻美提醒您,她已经建好了房间,就等着您加入了。”
杏子点了点头。虽然那个电子产品已经在她脑袋里——还是脊椎里来着?——呆了十年之久,她还是没能改掉这个习惯。
把老式的平板电脑放在旁边的桌子上,她饱饱地伸了一个懒腰——或者说是在她叫做床的窄小墙洞里尽量伸长了手。比起她的某些成年形态,现在的娇小身体做起这个动作来会方便不少,但还是显得很窄。她也记得自己小时候对睡在墙洞里的生活到底有多么厌倦。直到后来她们攒了钱,终于不必住在教会,搬到了旁边的民宅里。那已经离她爸在布道中搞“创新”没有多久了。
回头看来,她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还要重建这个房间。没错,这也算是艰苦朴素的某种具体表现,但她难道是在潜意识地拒绝着父亲曾经传‏‎播的那些思想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