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基思·斯坦诺维奇:这才是心理学(二)(14)

2023-03-08心理 来源:百合文库
    阿西莫夫关于地球形状的例子为我们展示了科学家们使用“错误”、“误差”和“证伪”这些术语的不同情境。这些术语并不是说被检验的理论错得一无是处,这些理论仅仅是不完善的。所以,当科学家强调说理论是暂时性的、可能被未来的研究发现所修正的时候,他们所指的就是例子当中的情形。当科学家相信地球是球状的时候,他们认识到在未来某一天,这个理论需要在细节上进行修正。无论如何,从球体到扁球体的变化维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大体正确性”。我们绝不会在某天醒来突然发现它其实是一个立方体。临床心理学家斯科特·利连恩费德(Scott Lilienfeld, 2005)向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这样介绍阿西莫夫的观点:
    当向学生解释心理学知识本来就是暂时性的、可以被修正的时候,有些学生会错误地得出结论,认为真正的知识是不存在的。这种观点在某些后现代主义圈子里非常流行,它忽视了对不同确定程度的知识的区分。虽然绝对的肯定在科学中无法实现,但一些科学理论,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已经被极好地证实了,而其他一些理论,如支持占星术的理论,已经遭到了有力的驳斥。还有一些理论,如认知失调理论,仍处在科学争议当中。因此,科学理论是个确定程度不同的连续体:有些已经成为了确定的事实,另外一些则被完全地证伪了。对于科学问题,方法论上的怀疑主义并不产生完全确定的答案(原则上说,这些答案可能会被新的证据推翻),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知识是不存在的,只是说知识是暂时性的。(p.49)
    “科学必须产生确定的知识”这一错误信条常常被用来攻击科学。古生物学者尼尔·舒宾(Neil Shubin)描述了神创论者如何利用这一策略。在和科学作家纳塔利·安吉尔(Natalie Angier, 2007)的访谈中,舒宾说:“神创论们首先试图将科学描绘成铁板一块的事实,然后攻击那些‘确定’中不是特别确定的事情。他们叫嚷着‘哈!你自己都理不清思路了吧,你太不不靠谱了。那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你所说的一切呢?’其实是他们首先竖起了一个‘科学毫无瑕疵’的稻草人当靶子。”(p.20)
    小结
    科学家们提到“可解的问题”时,通常指的是“可检验的理论”。“可检验的理论”的定义在科学上是非常明确的:这个理论是有可能被证伪的。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证伪,并且和自然界的真实事件没有关联,那么它就是无用的。心理学里一直充斥着不可证伪的理论,这也正是心理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