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基思·斯坦诺维奇:这才是心理学(二)(12)

2023-03-08心理 来源:百合文库
    科学理论与世界紧密联系。它们是可证伪的,并能作出明确具体的预测。事实上,形成真实的、科学真正可以解释的理论是一项困难的任务。但是,理解科学运作的一般逻辑并没有那么困难。事实上,现在已经出版了大量专为儿童撰写的关于科学思维逻辑的书籍(Binga, 2009;Bower, 2009;Dawkings, 2012;Epstein, 2008;Swanson, 2001, 2004)。
    科学中的错误:逼近真理
    在解释可证伪性原则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勾勒出科学进步的简单模式:提出理论、从中推导出假设,然后让假设接受各种技术或方法的检验——我们将在本书余下的部分讨论这些技术。如果假设通过了某些实验的检验,该理论就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确证;如果假设被实验证伪,这个理论就得做出某种程度的改变,或者被一个新理论所取代。
    当然,虽然科学上的知识是暂时性的,由理论得出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一切都要被拿来检验一番。科学中有很多理论已经被确认过无数次,它们被称为“公理”,因为它们几乎不可能被未来的实验推翻。我们不大可能在某一天发现,血液不是循环的,或者地球并没有在环日轨道上。这些众所周知的事实并不是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假说。它们也不是科学家们的兴趣关注点,因为它们已经是确定无疑的。科学家只对已有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感兴趣。对于确定无疑的事实,他们毫无兴趣。
    科学实践的这一面——科学家侧重于已知事实的前沿,而忽视那些已经被充分证实的问题(所谓的公理)——对大众来说很难理解。科学家们似乎总是更强调未知的事物而非已知事物。这千真万确,而且科学家有很好的理由这么做。为了推进知识的进步,科学家们必须一直身处已知的前沿。当然,这里是很多事情都不确定的地方。但科学进步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的,即试图在已知的前沿减少不确定性。这种特点常常使得科学家被公众视为“没谱的”。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科学家们只是对知识的前沿不确定——这使我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家们不怀疑那些被很多研究重复证实的事实。
    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当科学家通过观察法证伪一个理论或用一个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将先前用以建立旧理论的事实全都扔到一边(我们会在第8章展开讨论这个话题)。相反,新理论应该能够解释所有旧理论能解释的事实,还能够解释旧理论不能解释的事实。理论被证伪并不意味着科学家非得建构一个全新的理论。复杂的理论通常是大体正确而非完全正确的,大体正确的判断可能更接近事实的真相(Radcliffe Richard, 20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