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孙犁抗日小说的实用性与审美性(2)

2023-03-08文学读书孙犁抗日小说荷花淀 来源:百合文库
孙犁做出如此选择,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看,孙犁参加抗日队伍后,由于身体很弱,只能在后方担任一些宣传鼓动和文件编辑工作。孙犁没有遭遇过实际战斗,也没有亲眼见过日本人。这也是造成日本军人的形象在孙犁小说中非常模糊的直接原因,更多时候,只是含糊地提到“几个鬼子”、“几个汉奸”,甚至直接用“敌人”一词一笔带过。至于他们长什么样,用什么武器,孙犁都没有写。
让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作家写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了。
但对此我们依然可以有疑义,孙犁没有经历过实际战斗,没见过日本人,但他总有战友都经历过,见过吧。他完全可以去采访战友,获取间接的战场体验,加以整合,发挥想象,一样无碍于正面表现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要解释这一疑问,我们就要谈到孙犁这样写的主观原因。孙犁在主观上并不想太着力表现战争的残酷性。孙犁创作抗日小说之际,抗战尚未胜利。那些血腥的战争场面,暴力的战争机器,是中国军民再熟悉不过的了。孙犁创作抗日小说的初衷,不是给我们这些处于和平环境下的人看的,他是写给中国广大抗日军民的,他想通过文字的力量给抗日军民带来鼓舞与希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孙犁如果大规模地描写战争的残酷性,会不会给广大抗日军民带来更大的悲哀与绝望?
在当时,孙犁的读者并不是我们,而是在血与火中艰难求生的抗日军民。孙犁想要通过他小说中的美好人性,给苦难中的人民带来希望与精神滋养。他的目的不是在纸上重复当时的中国读者已经难以承受的无处不在的“残酷”,而是要用人民的坚韧、乐观、无私和美好来战胜“残酷”。
历史与当下:实用与审美的契合
不可否认,孙犁的抗日小说创作确实有很多出于实际功用的考虑。如今,时过境迁,其实用性方面的作用已成为历史,但当下我们阅读孙犁的抗日小说,依然可以获取较高的审美体验,其审美性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丧失。
孙犁抗日小说中的实用性与审美性并不是割裂的,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实用性的追求促成了审美性的提升。
孙犁小说的一大特色是善于塑造刚毅、果敢、拥有美好人性的劳动妇女形象。他笔下的女性或温婉娴静,或活泼大胆,无论是送丈夫上前线、帮丈夫打鬼子的“水生嫂”们,还是为掩护“我”,只身犯险,帮“我”引开敌人的吴召儿,她们的美好人性都不是那种未开化的原始的“善”。
她们的人情美、人性美经受了战火的考验,是在统一战线的方针指引下得以激发的。孙犁通过塑造这样的积极抗日、敢于牺牲,具有典范意义的女性形象,不能排除有号召全国人民向她们学习,投身不同形式的抗日战争的现实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现实目的,写好女性形象,采用散文化的小说叙述,诗化的小说语言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