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书中的鲁迅真的是真实的鲁迅吗?教科书到底误导了我们多少?——浅谈鲁迅(2)
那我们就聊一聊阿Q吧,这是鲁迅所写的可怜人中的集大成者,和狂人,祥林嫂,孔乙己一样,但比起前三种更加具有代表性,他欺软怕硬,打不过架偏偏还要去打,他一无所有,却还贪图名誉与美色,他本质上是个懦夫,却偏偏要死的像个英雄。这样的复杂性是之前所有的角色中所没有的,它就像真实活在世界上的一个人,可悲,可恨,可思。鲁迅先生虽然用的是讽刺的笔调,但在骨子里是同情这样一个人的,他的精神胜利法历来被人们所嘲笑,但是我觉得80年代拍摄《阿Q正传》的导演的一段话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我想,阿Q得亏有精神胜利法,如果没有精神胜利法,他活不下去,因为他没有父母,没有妻子,没有儿女,如果他有家,那么如果在外面受了委屈,受了欺辱,回了家父母关心,他妻子安慰她,儿女劝解他,没有精神胜利法,他活不下去。
”
这段话说的很有道理,在鲁迅的骨子里实际上并不是以匹配阿Q为主的,在当时的年代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实际上具有普遍的存在,而且给予人的是精神与心灵上的依托,如果一棒子打死,那是绝对有失偏颇的,另外,这也和祥林嫂他们一样,这并不是仅仅个体现象,或者仅限于一个时代的现象,或者仅限于一国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全人类共通的现象,试问哪国人没有精神胜利法呢?谁在失败过后不会去自己寻找心理安慰呢?如果连这样的权利都剥夺,那恐怕太没有人性了。所以我们可以回归主题,鲁迅先生还是作为文学家而存在,起码在他的小说中,我们看到他真正意义上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而并没有让所谓的批判封建礼教喧宾夺主,这样才能让鲁迅真正意义上作为一个文学家而存在,这样的文学作品,也能让我们在后世反复传阅,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