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能用语言施魔法,却选择了沉默 | 科幻小说(14)
吸波暗室在建的过程中,孙女士已经通过大数据得到了一手的高频音节资料给了小姑。如孙女士曾经告诉我的一样,小姑会在家里关上房门,对着数万个音节组合挨个朗读、细细揣摩。
也是在那个时候,小姑提出了寻找跨语言的“零频音节”,以便测试语音对关节磨损的极限。孙女士建立了一个复杂的模型,让计算机列出了一长串超越大多数人生理功能的音频组合。当然,计算机的模拟是不准确的,还需要千语者亲口诵读,在里面找出真正的“磨损音节”。
问题就出在这里。
小姑念着念着,发现其中一些音节组合会令听者产生不太舒服的生理反应。她做了一些简单的对照实验,最终从研究声波物理属性的声学语音学中找到了最可能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
这一部分的笔记很难懂,充满了我从未见过的专有名词和长长的注解。看得出来,语言学出身的小姑在物理学这一陌生的领域下足了功夫。
“……当声波通过时,分子的内外自由度之间将发生能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导致有规的声能向无规的热能转化,即声波的弛豫吸收现象。……”
这份摘抄里的很多话我都看不太懂,却感到莫名熟悉,好像在哪里读到过一样。不过也不一定,毕竟难懂的物理学名词堆砌带给我的感觉都是差不多的。小姑看起来一开始也不是很明白,她找了一个物理专业的同事,留下了一份录音资料。
开头是“当”的一声,听上去是有人拿食指关节敲响了一张厚木桌。接着是一个男声。
“响声通过这个桌子传播的时候,桌子的微观结构会在震动中膨胀、压缩,失去曾经的平衡状态,而要恢复平衡状态,分子们就要——”
“消耗热量?”是小姑的声音。
“不,是散发热量。”
“在生物体中也是一样的吗?”
“是的。声波在生物介质中会发生各种形式的能量衰减,尤其是弛豫过程,会引起大量的能量耗散。有些特殊的声波甚至会引起分子强烈的重组运动,从而发出大量的热,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将会导致物体自燃。不过这都是理论上的。”
听到这个熟悉的词语,我终于记起来了。在我草草建起的“人体自燃”资料库里,那段文字静静地躺在名叫“分子弛豫吸收假说”文件夹中。难道小姑的死真的与声波有关?这和她念过的音节有关系吗?带着疑问,我继续听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