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读论语】学而第一(十三)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镇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一段讲述了孔子对于君子好学的一段赞叹,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个词也是可以拿来形容颜回,毕竟其人可谓是真正的做到了“好学”二字,“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便是形容颜回的生活环境,在日后,也有范仲淹切粥苦学,游酢扬时程门立雪的故事,足以见得其勤奋与刻苦认真,也未免不是称不上好学。
然而唐之后,无数学子为了科举,十年寒窗钻研学问只为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人并不少,他们可以忍受寒风彻骨之苦,可以忍受破衣烂衫日日点起蜡烛夜间学习,而学习的也是圣贤的经典,但我们为什么没有见到一大批一大批的颜回出现呢?反而随着科举制的渐渐发展,从唐至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腐败官吏。那是因为随着科举制度的越发严谨,推崇一致公平的考试方法后,却约束了人本身的志向发展,禁锢了人们自由的思想空间后,众多学子便不得不走上了以文章作为工具的追求官禄的道路,由此可见,虽有“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却无正道以立于心,也似乎是成为不了君子的。
纵观古今,成大事者必有大志,出于正道即为君子,出于邪道即为奸贼,故夫子教诲我们“必有道而正焉。”春秋时期,贵族与平民之间有阶层之别,唯有成为士才能跻身于上层圈子中,将自己的身份拔高为子孙留下福荫,因此即使是孔子的弟子子张,也曾向孔子求问过干禄之事(为政章十八节),孔子也并未斥责,只是去告诫子张为政的道理,可见孔子并非不鼓励弟子求政,但是,当另一名弟子漆雕开与孔夫子谦虚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出仕时,孔子却也非常高兴,这足以证明,孔子心中判断弟子优秀与否,并非他所做的是什么职业,而是着眼于他所做的事情上,这一点,在子路身上极为明显,子路是孔子最大的学生,相当于大师兄一般,也很受孔子重视,经常被孔子拿来开玩笑,但于季氏伐颛臾一事上,孔子却是严厉的斥责了子路与冉求,正是因为他们偏离了“礼”,两人身为孔门高徒, “敏于事而慎于言”是基本功夫,更不要说子路还有“…
…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的高深的慎行功夫了。但就是因为所没有劝谏主公这一件小事,就被夫子训斥,可见“正道”的重要性。
我们民族中,自古就有勤奋的血脉流淌着,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无一不标示着我们炎黄子孙坚忍不拔的精神,然而勤奋绝不是我国能在今天成为世界大国的根本所在,钱学森教授愿意为科学奉献一生,却绝不是为其他国家之科学,只有爱国,是我们民族的根;只有“有道而正焉”,才能使我们的民族万众一心。如同一台精密的机械,齿轮再完美,无法合入机械中,反倒会破坏整台系统,学习的知识再多,无法为社会做出贡献,也是没有任何用处。
如今似乎勤奋学习便可以称为是好学,但孔子却曾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可见,真正的好学者是多么稀少,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