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电影菩提心灯观后感摘录(17)
2022-05-26 来源:百合文库
这些都是为了要把功德,回施于法界众生,所以对于这三种回向,必须圆满具足,才能成就广大善法;因为唯有大智大悲者,方能上求佛果菩提,下化有情众生,而且所修功德必须离相,才能遍满于一切处,也才有可能圆满普贤菩萨的行愿。
对于以上的这十种殊胜行愿中的前面四愿,是偏重于自己个人的修持工夫;第五至第八,是由充实自己而扩充到其他众生,也就是说不仅是就自己的修行而已,还要达及一切有情众生为修持的对象;第九与第十就是着重于利他为主的修法,处处都要为众生着想。所以我们说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是一切修菩萨行的总归纳;在这里面,并应以“普皆回向”为最紧要,我们应该要把一切所修行的功德,统统都归向到所有的众生,也可以说要把前面的九个行愿,一起都归纳在这里边来,成为一个总结,这就是菩萨行愿的一个最高最后的究极目的,而且应该要以严净佛土,才能广济众生。
五、结论:结归净土
当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开示十大愿王之文,逐条缕述将罄,对于他所参的五十三位大善知识所具有的各种解脱法门,都要想尽方法一一深入修行的话,就须依靠这十大愿王为能入的方便,也就是告诫修行佛法的人,如果要想成就佛果,就必须发恭敬心、长常心、不畏惧心、慈悲心、大行愿心,然后才能够彰显普贤愿海的功德。对于研习大乘佛法的菩萨行者,就应当以华严经普贤菩萨的圆融法界为宗本,并应本着这种广大行愿之力,为教而努力,从见一切性,修一切行,度一切众,断一切障,千万不可把自己拘滞局促,而丧失了自己应修的圆融功德,否则对于称性的佛德,反而不能显现,甚至会被愚痴之见所隔塞,这岂不是徒然而又可悲吗?而且对于这十大行愿是普贤菩萨的因心,其功德为成就卢遮那佛的果觉。只要我们能够勤修普贤行门与愿海之因,便能完成卢遮那的功德之果,这就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为我们学佛的彻底方针,既使千佛万佛,也如出一彻。
对于以上的这十种殊胜行愿中的前面四愿,是偏重于自己个人的修持工夫;第五至第八,是由充实自己而扩充到其他众生,也就是说不仅是就自己的修行而已,还要达及一切有情众生为修持的对象;第九与第十就是着重于利他为主的修法,处处都要为众生着想。所以我们说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是一切修菩萨行的总归纳;在这里面,并应以“普皆回向”为最紧要,我们应该要把一切所修行的功德,统统都归向到所有的众生,也可以说要把前面的九个行愿,一起都归纳在这里边来,成为一个总结,这就是菩萨行愿的一个最高最后的究极目的,而且应该要以严净佛土,才能广济众生。
五、结论:结归净土
当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开示十大愿王之文,逐条缕述将罄,对于他所参的五十三位大善知识所具有的各种解脱法门,都要想尽方法一一深入修行的话,就须依靠这十大愿王为能入的方便,也就是告诫修行佛法的人,如果要想成就佛果,就必须发恭敬心、长常心、不畏惧心、慈悲心、大行愿心,然后才能够彰显普贤愿海的功德。对于研习大乘佛法的菩萨行者,就应当以华严经普贤菩萨的圆融法界为宗本,并应本着这种广大行愿之力,为教而努力,从见一切性,修一切行,度一切众,断一切障,千万不可把自己拘滞局促,而丧失了自己应修的圆融功德,否则对于称性的佛德,反而不能显现,甚至会被愚痴之见所隔塞,这岂不是徒然而又可悲吗?而且对于这十大行愿是普贤菩萨的因心,其功德为成就卢遮那佛的果觉。只要我们能够勤修普贤行门与愿海之因,便能完成卢遮那的功德之果,这就是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为我们学佛的彻底方针,既使千佛万佛,也如出一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