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示儿公开课观后感集合(3)

2022-05-25 来源:百合文库
【点评】通过改写,把诗歌的内容进一步拓展,把诗歌的情境进一步丰富,改变了传统的“依文译文”的呆板“复制”,使文本的资源得到了多元地开发——一是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进一步丰富了文本的情节、情境和内涵;二是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体验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意境;三是增加了学生书面表达的机会,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融合。

示儿公开课观后感集合60条


【总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对照这些要求,统观孙老师的这节古诗教学,给我们最强烈的感受就是“按标施教”。这个“标”当然是我们通常简称的“课标”或“标准”。我们通览其教学的全过程,“标准”的理念、要求随处得以凸显。对此,上文已经作了点评,在此不再赘述。
可能有人说:“按标施教”的课,只能算是常态课、四平八稳的课,不能成为高品位的课。对此,我既认同,又不认同。原因是:常态课多是不加或少于修饰的本色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少了形式化的低效或无效活动,没有教师的刻意表演,甚至也控制了“优秀生”的“展示”,立足点和着眼点都是全力组织学生学习,努力推动学生发展。这样的课堂有人给其最时髦的称号是“生态课堂”。我想其之所以称为“生态”,就是课堂中的“垃圾”少了,“污染”少了,空气纯了;就是在“标准”阳光的照耀下,尊重学情、校情,呵护、扶持学生按照语文发育的规律不断地提高语文素养。至于“高品位”的课,大概应该是基于“真”“实”“活”这三个支点上三维目标的高度统一。而“真”和“实”往往是常态课的最基本特征;至于“活”,不但并不排除在常态课之外,而且多是最真实、最本质的“活”,因为这是在没有羁绊和束缚的常态学习中的“活”,这是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自主发挥的“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