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媒眼看 | “故事社会”与后现代的散布——从网络文艺的新叙事形态说起(10)

从功利的角度讲,这是一套对爱豆、粉丝、运营各方都有利的叙事,将爱豆想象为孤立无援,只能靠粉丝支持的弱势者无疑增强了粉丝的成就感,也加强了粉丝与爱豆之间的粘性;为让爱豆获得更好的资源,粉丝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这就提高了运营方和爱豆的收益。从叙事的角度讲,这本身也是颇能引人共情的故事:一个心怀梦想、努力前进的年轻爱豆却被事务所打压、埋没,最终在粉丝的陪伴、扶持下拨云见日,走向辉煌。由于“格叙事”此刻已超出文艺作品的范畴,进入了现实空间,所以饭圈逻辑绝不仅仅是故事而已,它确确实实地生产着现实,生产着粉丝与爱豆间的情感联结,生产着一个又一个“不靠谱”的经济公司,生产着一次又一次粉丝为了自己的爱豆而抵制经济公司的网络行动。
饭圈逻辑的核心特征是二元对立,亦即创造对手。谈及饭圈生态,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无休无止的网络骂战,每次网络空间中的对抗都意味着一个被生产出来的二元对立,而如果我们尝试追溯这些饭圈骂战各自的原因与发展,就会发现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无比相似,基本的模式套路只有那几种而已。饭圈逻辑的强大之处就在于此,它如此简单易懂,便于操作,又具有如此强大的动员和生产能力,能以惊人的速率不断自我复制。今日饭圈逻辑中的叙事框架,是在无数粉丝长期而频繁的饭圈行动实践中被最终择选出来的,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和跨越圈层的传播能力。近年来在整个网络空间中难以忽视的“饭圈化”现象,就是饭圈逻辑向各个网络社群的扩散。

媒眼看 | “故事社会”与后现代的散布——从网络文艺的新叙事形态说起


(《那年那兔那些事》,图片源自豆瓣)
林品、白惠元、赵菁等学者讨论的2008年左右起在网络空间中兴起的“二次元民族主义”浪潮就带有明显的“饭圈化”特征。“二次元民族主义”中的“祖国”不是作为政治实体,而是作为一个拟人化审美对象得到广泛认同,如《为龙》中的王耀,《那年那兔那些事》中的兔子,或者爱豆“阿中”,是基于一套或几套基础人设的若干叙事框架。以这样一套“格叙事”为中心的“二次元民族主义”网络社群非常类似于齐格蒙特·鲍曼在《流动的现代性》中讨论的社群主义之下的共同体,亦即依据相似性和同一性建立的,以不断排除、隔离他者为存在方式的,以创造二元对立为基础逻辑的共同体。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在“二次元民族主义”的范畴内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民粹主义、汉族本位主义和狭隘的本土保护主义趋势。鲍曼使用了“衣帽间式共同体”和“狂欢节式共同体”两个修辞来描述这种共同体状态,这种“五分钟的(集体化)热爱…

媒眼看 | “故事社会”与后现代的散布——从网络文艺的新叙事形态说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