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西汉》“四性”浅说(2)
《西汉演义》的内容是尽人皆知的。这部书主要叙述秦二世胡亥无道,农民起义遍及全国,最后形成了刘邦、项羽两股势力对峙的局面。刘、项两路伐秦,灭三世子婴之后,又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韩信弃楚归汉,拜帅于金台,他统领汉室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沧,战澎城、取潼关、平三秦、灭赵、燕、魏,九里山设下十面埋伏,迫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别虞姬自刎于乌江。从而刘邦称帝,以建立西汉王朝结束全书。
这部书由于情节紧凑、趣味性强,早年说《西汉演义》者不泛其人。
丁正洪、丁建中父子皆以“讲史”见长,尤以《西汉演义》誉冠曲坛。所以,书曲界同行和广大听众曾称他家为“丁《西汉》”。
一般说来,评书皆具“三性”,那就是艺术性、知识性、灵活性。“丁《西汉》”除了上述“三性”外,还有很高的文学性。现就其“四性”,谈谈一管之见。
精采传神的艺术性
每部评书都有艺术性,只是高低、优劣不同。没有艺术性的评书是不会流传下来的。
什么是评书的艺术性?凡是能够真实地再现生活,思想内容统一完美,人物形象典型生动,故事结构严密完整,表现手法精确多样,表演风格独特新鲜等,这些都可以算作评书的艺术性。
“丁《西汉》”是一部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它不仅生动地反映了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状态,而且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形象去表现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达到了“情节产生人物,人物推动情节”的艺术效果。
评书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主要是描述人的社会生活,其中也包括表演者对这一生活的认识、评价、感情色彩和美学思想。既然是以“人”为核心,人物形象的成败必然关系到艺术的成败。《西汉演义》 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百十个。
张良、韩信、萧何、刘邦、项羽、范增等都是主要人物,这些主要人物无疑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个性越鲜明,听众的印象越深刻,所揭示的社会生活本质也就越明显。所以,塑造这些典型人物是事关紧要的。
以汉王刘邦为例,这个人的作为虽远不及“汉室三贤”(张良、 韩信、萧何),但他的特殊地位,确定了他在书中的作用,使他成了关键性的人物。
且看“丁《西汉》”是怎样描绘刘邦的:“此人生得高鼻宽额,美髯过腹。他豁达大度,目光长远。平常不事生产,贪酒好色,人皆贱之。都说:谁都会有出息,惟独刘邦不带有出息的。”寥寥数语,把刘邦的外貌、品行及客观评论全都交待清楚。当刘邦押解一百名罪犯去修骊山皇陵时,他对手下的差人说:犯人也是人,从现在起跟咱们吃一样的伙食,住一样的地方,并把绑绳全松开,让他们自由行动。差人们怕罪犯逃跑,一个个战战兢兢,刘邦却吃饱了就睡,毫不在意。结果,一百名罪犯跑了二十七名,剩下的则成了义军骨干。这是以差人的行为去“捧”刘邦,把“豁达大度”表现在情节之中。同时又说明刘邦很会用人,连罪犯都会成为他的心腹。这些手法运用得巧妙,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部书由于情节紧凑、趣味性强,早年说《西汉演义》者不泛其人。
丁正洪、丁建中父子皆以“讲史”见长,尤以《西汉演义》誉冠曲坛。所以,书曲界同行和广大听众曾称他家为“丁《西汉》”。
一般说来,评书皆具“三性”,那就是艺术性、知识性、灵活性。“丁《西汉》”除了上述“三性”外,还有很高的文学性。现就其“四性”,谈谈一管之见。
精采传神的艺术性
每部评书都有艺术性,只是高低、优劣不同。没有艺术性的评书是不会流传下来的。
什么是评书的艺术性?凡是能够真实地再现生活,思想内容统一完美,人物形象典型生动,故事结构严密完整,表现手法精确多样,表演风格独特新鲜等,这些都可以算作评书的艺术性。
“丁《西汉》”是一部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它不仅生动地反映了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状态,而且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形象去表现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达到了“情节产生人物,人物推动情节”的艺术效果。
评书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主要是描述人的社会生活,其中也包括表演者对这一生活的认识、评价、感情色彩和美学思想。既然是以“人”为核心,人物形象的成败必然关系到艺术的成败。《西汉演义》 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百十个。
张良、韩信、萧何、刘邦、项羽、范增等都是主要人物,这些主要人物无疑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个性越鲜明,听众的印象越深刻,所揭示的社会生活本质也就越明显。所以,塑造这些典型人物是事关紧要的。
以汉王刘邦为例,这个人的作为虽远不及“汉室三贤”(张良、 韩信、萧何),但他的特殊地位,确定了他在书中的作用,使他成了关键性的人物。
且看“丁《西汉》”是怎样描绘刘邦的:“此人生得高鼻宽额,美髯过腹。他豁达大度,目光长远。平常不事生产,贪酒好色,人皆贱之。都说:谁都会有出息,惟独刘邦不带有出息的。”寥寥数语,把刘邦的外貌、品行及客观评论全都交待清楚。当刘邦押解一百名罪犯去修骊山皇陵时,他对手下的差人说:犯人也是人,从现在起跟咱们吃一样的伙食,住一样的地方,并把绑绳全松开,让他们自由行动。差人们怕罪犯逃跑,一个个战战兢兢,刘邦却吃饱了就睡,毫不在意。结果,一百名罪犯跑了二十七名,剩下的则成了义军骨干。这是以差人的行为去“捧”刘邦,把“豁达大度”表现在情节之中。同时又说明刘邦很会用人,连罪犯都会成为他的心腹。这些手法运用得巧妙,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