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后日谈01——IQ题与中二病(5)
在如此写作形式的影响下,小说中的情节更像是故事的不同阶段,失去了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趣味性。至于人物的形象以及行为描写,大多都蜻蜓点水般带过。若是作家花上二十几个字去形容一个动作,读者们也许就要注意了,毕竟在短篇推理小说中这是极其不经济的,因此作者很有可能正在设下线索。
由于只有人物对话支撑着人物形象,加上对话内容大多围绕案件的推理展开,涉案人员以及侦探角色的人物们,对于案件都有一种“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具体体现为犯罪动机讲究一个有就行,通常犯人们都为了屁大点事情作案。倒不是说这样那样的动机不足以让犯人作案,而是读者不能够在情节中体会到这个动机对于犯人的重要性。慢慢地,不知从何时开始,也许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读者们对于推理小说的评价标准就没有充分的动机这一项。【社会派倒是会很注意这一点。】此外扮演侦探角色的人物也同样重在参与。在许多短篇推理小说中,侦探的存在都被淡化,他们往往不会过多参与到案件之中,他们就像读者一样,在局外总览着整起案件,最终给出自己智慧的解答。侦探人物没有灵魂,他们不作为一个完整的角色存在。看他们解谜,我很难产生对智慧人物的崇拜感。每次阅读到侦探解谜的部分,我总感觉自己像是翻开了参考答案,产生一种对作者智慧的赞叹而并非对这名角色的智慧的赞叹。
阅读短篇推理小说,让人产生一种正在玩海龟汤的感觉。我不自觉地将其默认成为一个稀奇的故事,是否现实不太重要。我唯一想要知道的只是问题的是与否,丝毫不关心问题本身想要讲述的故事。【不过很多推理故事都没有打算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啊。】在一次阅读结束后的贤者时间里,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阅读心态,这篇后日谈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一直相信,阅读小说是一件修身养性的过程。我阅读十分慢热,很难进入状态,因此更加需要静下心才能品味到文字的趣味和魅力。而在最近几次的阅读经历中,我只是感觉自己正在消费者推理小说提供的娱乐性,而并未体验到小说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我不禁产生疑问,短篇推理小说是否真的具有如此强大的局限性,还是说我对推理小说本身就有错误的期待。思来想去,我最终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
由于只有人物对话支撑着人物形象,加上对话内容大多围绕案件的推理展开,涉案人员以及侦探角色的人物们,对于案件都有一种“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具体体现为犯罪动机讲究一个有就行,通常犯人们都为了屁大点事情作案。倒不是说这样那样的动机不足以让犯人作案,而是读者不能够在情节中体会到这个动机对于犯人的重要性。慢慢地,不知从何时开始,也许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读者们对于推理小说的评价标准就没有充分的动机这一项。【社会派倒是会很注意这一点。】此外扮演侦探角色的人物也同样重在参与。在许多短篇推理小说中,侦探的存在都被淡化,他们往往不会过多参与到案件之中,他们就像读者一样,在局外总览着整起案件,最终给出自己智慧的解答。侦探人物没有灵魂,他们不作为一个完整的角色存在。看他们解谜,我很难产生对智慧人物的崇拜感。每次阅读到侦探解谜的部分,我总感觉自己像是翻开了参考答案,产生一种对作者智慧的赞叹而并非对这名角色的智慧的赞叹。
阅读短篇推理小说,让人产生一种正在玩海龟汤的感觉。我不自觉地将其默认成为一个稀奇的故事,是否现实不太重要。我唯一想要知道的只是问题的是与否,丝毫不关心问题本身想要讲述的故事。【不过很多推理故事都没有打算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啊。】在一次阅读结束后的贤者时间里,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阅读心态,这篇后日谈就是这样诞生的。
我一直相信,阅读小说是一件修身养性的过程。我阅读十分慢热,很难进入状态,因此更加需要静下心才能品味到文字的趣味和魅力。而在最近几次的阅读经历中,我只是感觉自己正在消费者推理小说提供的娱乐性,而并未体验到小说故事本身具有的趣味。我不禁产生疑问,短篇推理小说是否真的具有如此强大的局限性,还是说我对推理小说本身就有错误的期待。思来想去,我最终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