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时/knmf】总是在写遗书的少女(7)
“只有作为遗书,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理由的。”
如果她当着真冬的面道出这句格言,真冬会对她的遗书有所改观吗?她想象着真冬将会露出的表情——你终于谅解我了……回过神来,微波炉的数字已经归零,重新结雾的窗玻璃不再映出她嘴角生硬的笑意。铃声响起,她奔向玄关,像吞下一根毒刺一样咽下了方才的念想。然后,梦之所以为梦的蛛丝马迹就在门扉开启的那一瞬间尽数消失了。
甜蜜的梦幻也好,虚假的曙光也罢——离开了支撑现实的最低限度的幻象,我们的生活根本就不成立。自从做了那个梦以后,奏毫无缘由地相信梦里的那个初雪的早晨注定会在现实中重现。可是重现又怎样呢?被噩梦击垮后,从我们胸腔里流出的深深的失落感难道在现实中就会得到任何弥补吗?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早该被埋葬的人仍然相信自己活着,太多仍然活着的人却自始至终被埋在土中。做一场预知梦,写一封遗书,会对他们穷年累岁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吗?思索这些问题总会让奏感到偌大的惶恐。说到底,只要能够抓住一丝渺茫的可能性,攀住一根随时会折断的树枝,她就很满足了。寄希望于无法实现的梦境并不是多么可耻的事情。毕竟,有谁不是依赖那些最可耻的希望才有动力熬过一个又一个明天呢?
于是生活还会继续。她和真冬还要继续寻找她们的幸福,日以继夜地、歇斯底里地寻找只属于她们自己的幸福。迄今为止的所有遗书都必须被重写。她写下的遗书远远少于应当被写下的遗书,时常有三四封遗书同时积压在她的心头,而每晚却只有一封遗书可以得到分娩。她感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沉重。仅仅从过去中打捞记忆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哀悼的不只有过去。为了解放那些未成形的情感,那些堪堪出现在地平线上、乃至悬浮在未来的情感,她必须预支自己的时间。从前,她的所有遗书都是立足于当下的。但她逐渐习惯于在落款处写上一个月后、一年后、十余年后的日期,乃至纯粹虚构的日期。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到二十年的生命狭隘得多么可鄙。即便写尽这一生,即便填满这一生的每个时刻,她的遗书也只会是朝生暮死的蜉蝣的独白。所以她仍固执地活着,为了嘲笑过去的每一个自己,为了能在将来嘲笑当下的自己,为了能在足够遥远的将来忘却这一切,对她留下过的每一封遗书一笑了之。
设想未来的某一天,奏猝然离开了我们,那时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总是在写遗书的少女留下的上千封自相矛盾、无头无尾的告别信?在我们找到她的遗体之前,这一千多封遗书将会组成一座永远没有出口的迷宫,它指示的数千种死法、数千种前后不一致的自杀计划将彻底迷惑我们,令我们根本无法断定她的死亡到底出于何种原因,乃至于“宵崎奏”是否确有其人,她的上千次悄然无声的死亡是否只是一场认真过头的恶作剧。我们该如何证明这么多的遗书出自同一人之手?我们是否应当逐一实现她罗列出的上万条遗愿?我们如何确定哪一封才是她“最后”的遗书,既然落款的一千多个日期完全违反了逻辑——有的遗书写于十七岁的夏天,却提到了来年冬天的事件;有的遗书写于她离开的数天前,却对近几年的经历只字未提;有的遗书落款在她出生之前,而有的遗书则落款在我们所有人都死去之后?
如果她当着真冬的面道出这句格言,真冬会对她的遗书有所改观吗?她想象着真冬将会露出的表情——你终于谅解我了……回过神来,微波炉的数字已经归零,重新结雾的窗玻璃不再映出她嘴角生硬的笑意。铃声响起,她奔向玄关,像吞下一根毒刺一样咽下了方才的念想。然后,梦之所以为梦的蛛丝马迹就在门扉开启的那一瞬间尽数消失了。
甜蜜的梦幻也好,虚假的曙光也罢——离开了支撑现实的最低限度的幻象,我们的生活根本就不成立。自从做了那个梦以后,奏毫无缘由地相信梦里的那个初雪的早晨注定会在现实中重现。可是重现又怎样呢?被噩梦击垮后,从我们胸腔里流出的深深的失落感难道在现实中就会得到任何弥补吗?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早该被埋葬的人仍然相信自己活着,太多仍然活着的人却自始至终被埋在土中。做一场预知梦,写一封遗书,会对他们穷年累岁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吗?思索这些问题总会让奏感到偌大的惶恐。说到底,只要能够抓住一丝渺茫的可能性,攀住一根随时会折断的树枝,她就很满足了。寄希望于无法实现的梦境并不是多么可耻的事情。毕竟,有谁不是依赖那些最可耻的希望才有动力熬过一个又一个明天呢?
于是生活还会继续。她和真冬还要继续寻找她们的幸福,日以继夜地、歇斯底里地寻找只属于她们自己的幸福。迄今为止的所有遗书都必须被重写。她写下的遗书远远少于应当被写下的遗书,时常有三四封遗书同时积压在她的心头,而每晚却只有一封遗书可以得到分娩。她感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沉重。仅仅从过去中打捞记忆已经远远不够了。需要哀悼的不只有过去。为了解放那些未成形的情感,那些堪堪出现在地平线上、乃至悬浮在未来的情感,她必须预支自己的时间。从前,她的所有遗书都是立足于当下的。但她逐渐习惯于在落款处写上一个月后、一年后、十余年后的日期,乃至纯粹虚构的日期。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到二十年的生命狭隘得多么可鄙。即便写尽这一生,即便填满这一生的每个时刻,她的遗书也只会是朝生暮死的蜉蝣的独白。所以她仍固执地活着,为了嘲笑过去的每一个自己,为了能在将来嘲笑当下的自己,为了能在足够遥远的将来忘却这一切,对她留下过的每一封遗书一笑了之。
设想未来的某一天,奏猝然离开了我们,那时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总是在写遗书的少女留下的上千封自相矛盾、无头无尾的告别信?在我们找到她的遗体之前,这一千多封遗书将会组成一座永远没有出口的迷宫,它指示的数千种死法、数千种前后不一致的自杀计划将彻底迷惑我们,令我们根本无法断定她的死亡到底出于何种原因,乃至于“宵崎奏”是否确有其人,她的上千次悄然无声的死亡是否只是一场认真过头的恶作剧。我们该如何证明这么多的遗书出自同一人之手?我们是否应当逐一实现她罗列出的上万条遗愿?我们如何确定哪一封才是她“最后”的遗书,既然落款的一千多个日期完全违反了逻辑——有的遗书写于十七岁的夏天,却提到了来年冬天的事件;有的遗书写于她离开的数天前,却对近几年的经历只字未提;有的遗书落款在她出生之前,而有的遗书则落款在我们所有人都死去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