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选 | 评《爱呀河谜案录》:这是一条“人间”的河流(3)
于是人们接着读这个故事,想求一个答案。读着读着,就在每一片雪花中看到了“现实”:不尊重孩子意愿、杀死宠物、却怪罪童话让孩子做梦的父母;无视父母需求,连网购也不肯好好教授的年轻儿女;瞄准老年人、在下沉市场捞钱的黑心电商;为了孩子上学、全家举债买学区房的高昂教育成本;课外书/动画片/电子游戏有罪论;高空坠物伤人;抑郁症低龄化……扶他就像一位高明的造景师,将这些或委屈、或愤怒、或复杂的世情堆积在一起,压在一个孩子的敏感心灵上,再轻轻敲碎“小狗大白”这根支柱,造成了开头那场离奇的“雪崩瞬间”。
这读起来无比“现实”,因为每片雪花都真实存在;但它又读起来无比“魔幻”,因为真实的人生中根本塞不下这么多“现实”。这是过量的现实。《爱呀河》收录的大多数“案件”,和第一篇一样,都遵循着“现实过量”的原则,将无数现实要素堆叠在一起,把主人公们逼上绝路。
可“过量”也有自己的发生条件。人们之所以承认“过量”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说连载的场域——微博。原生家庭、性别对立、校园暴力……这些事件,无一不曾在微博上掀起过腥风血雨,慢慢聚集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拉出来讨论的公共话题。所以,《爱呀河》的每一处“现实”要素,都是人们用转发、点赞、评论“投票”出来的。在千万次重复、长时间讨论之后,它们就变成了微博内的“现实”。而爱呀河小区,就是这个特殊的舆论场映射出的人间。每道单元门,每个格子间,都上演着“微博现实”的某个切片,每一片背后都有人潮汹涌、万众瞩目。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这不过是掌握了“流量密码”:微博上流传的“现实”故事数不胜数、真假莫辨,观赏矛盾、看自己支持的“三观”获胜,不是很“爽”吗?但我更愿意说,“流量密码”代表了微博空间特殊的现实生成方式,而扶他遵循微博现实的逻辑,编织出现实的可能性,正是微博内的“现实主义”。
这读起来无比“现实”,因为每片雪花都真实存在;但它又读起来无比“魔幻”,因为真实的人生中根本塞不下这么多“现实”。这是过量的现实。《爱呀河》收录的大多数“案件”,和第一篇一样,都遵循着“现实过量”的原则,将无数现实要素堆叠在一起,把主人公们逼上绝路。
可“过量”也有自己的发生条件。人们之所以承认“过量”的可能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说连载的场域——微博。原生家庭、性别对立、校园暴力……这些事件,无一不曾在微博上掀起过腥风血雨,慢慢聚集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拉出来讨论的公共话题。所以,《爱呀河》的每一处“现实”要素,都是人们用转发、点赞、评论“投票”出来的。在千万次重复、长时间讨论之后,它们就变成了微博内的“现实”。而爱呀河小区,就是这个特殊的舆论场映射出的人间。每道单元门,每个格子间,都上演着“微博现实”的某个切片,每一片背后都有人潮汹涌、万众瞩目。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这不过是掌握了“流量密码”:微博上流传的“现实”故事数不胜数、真假莫辨,观赏矛盾、看自己支持的“三观”获胜,不是很“爽”吗?但我更愿意说,“流量密码”代表了微博空间特殊的现实生成方式,而扶他遵循微博现实的逻辑,编织出现实的可能性,正是微博内的“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