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爱伦•坡作品中体现的唯美主义思想(二)
2024-03-25 来源:百合文库
二、《创作哲学》中的“统一效果论”
爱伦·坡在《创作哲学》中写道:“最清楚不过的事情是,作家写任何故事之前,都必须精心构思每一个称得上情节的情节,使之与故事的结局吻合。只有时时想到故事的结局,我们才能是故事中的所有细节,尤其是故事各部分的情调,都有助于创作意图的逐步实现,从而使每个情节都显现出其必不可少的起因或因果关系。”在坡看来,文学作品引发的效果规定着作家的创作程序。首先,作家必须明确自己究竟想要获得怎样强烈的单一效果——忧伤、悬疑或惊恐——然后根据此效果来选择和构思故事,而人物、情节等元素只是为作品的统一效果所服务。
坡在每一篇小说中的构思、遣词造句,都是对其提出的“统一效果论”的实践,无论什么题材、手法、叙述视角,都紧紧围绕预期效果而刻画。如《过早埋葬》开头即通过对黑死病、大屠杀、大地震等灾难的描述,奠定了死亡的恐怖基调,引发读者对生与死和天灾人祸的思考,接着又描写了几件具体的“过早埋葬”的事件,点明了“活埋”的主题,在最大程度上吸引读者兴趣,引出后文“我”对自身经历的娓娓道来。在“我”的叙述中,近乎神经质的心理描写加强了作品整体的神秘效果,从“我”的强制性昏厥病症,到“我”对活埋的恐惧以及改造家族陵墓,这一切无不为“真正”的“活埋”染上了神秘色彩。后文的处理更是精妙绝伦——就在“我”以为自己被活埋而惊恐万分,我大声的尖叫引来了四个人,“我”终于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在船上,“我被活埋了”也只是“我”的意象而已。
自此,高潮部分结束,但爱伦·坡又描写“我”之后的人生。“我”的强直性昏厥奇迹般地不治自愈,而“我”也摆脱了对昏厥、活埋和未知的死亡的恐惧,拥有了全新的生活。总体来看,《过早埋葬》的结尾并没有和前文一样渲染神秘主义的氛围,反而将“我”的精神状态全盘否定,“不可阻挡地”开启了乐观健康的新生活。但是,结合作者自身思想来看,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爱伦·坡在传理性统主义与当时流行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之间的矛盾。坡在推理小说中严密的逻辑推演,体现了坡的科学素养及其对理性主义的遵循。而当时美国文坛盛行非理性主义,爱伦·坡对死亡、癫狂等人类困境的深入探究为其赢得了市场。而在对死亡的探究中,坡试图用科学的方式为此做出大胆的猜测,如《瓦尔德马先生病例之真相》和《催眠启示录》,但在这两篇文章中都有明显的唯意志论色彩。《过早埋葬》的结尾是乐观的,但与整体的效果并不矛盾,反而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对死亡的困惑,且具有现实意义与哲理性隐喻,加强作品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