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爱伦•坡《泄密的心》赏析(四)
前文我们已经讲到,萦绕耳畔的心跳声是因为“我”神经错乱而造成的。但“心跳声”的作用不仅仅是表现“我”的疯狂,它还体现了“我”对受害者的悲悯和对自己行为的遣责。这证明了“我”并非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我”仍然认同伦理道德,所以“我”会对自己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感到自责。这是一种自发的赎罪。
结尾处,“我”不堪忍受心跳声的折磨,供出了杀人的罪行。电影结尾表现了“我”招供后的释然,笔者认为电影结尾的处理非常得当,其间也有一些存在主义的体现。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写道:“人的确是被逼处此的,因为人并没有创造自己,然而仍旧自由自在,并且从他被投进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他认为“人”拥有自由意志,可以自由选择,同时需要承担责任。“我”决定杀害老人以摆脱荒诞处境,此时“我”本应做好承担责任的心理准备,但显然“我”没有打算对此负责。在“我”杀害老人之前,“我”做出了这个选择,无人阻止、无人干预,这体现了“我”的自由选择,但“我”不能只选择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我”不仅仅是在为“我”自己选择,更是在为所有人做出榜样。所以心跳声开始折磨“我”了,“我”的罪行连“我”自己都不能认同,更何况这个世界呢?
最终,“我”认罪了,这相当于自取灭亡。但“我”也释然了,“我”通过死亡来证明存在,荒诞的人与荒诞的世界对抗,“我”歇斯底里地招供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接受了荒诞的事实,找到了“我”存在的价值。这是“我”的存在危机的唯一的解决路径。
总结:爱伦•坡用象征手法体现了深层次的现实隐喻,看似荒谬绝伦,实则十分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