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阅读分享|《读库》|《万千微尘纷坠心田》阅读笔记(2)

如果不借助学院派那套充满黑话与术语的技巧,我们面对文本,又能说出什么?如何把一部作品令人感觉好的地方讲清楚,而不仅仅停留在“真好看”的感慨上?如何通过训练获得更细腻的感受力,把read book变成read into book?
回顾以往的阅读,我们有太多时候读得粗枝大叶、走马观花,对待文本缺乏应有的敬意与耐心。
必须锻炼感受力。
“生命化”绝不是一个玄虚的大词,它意味着将文本与日常细腻地结合,意味着一种将抽象文字转向内在经验的朴素努力。根本上来说,它是反形而上的,没有先例可循,也无公式可套,基本上依靠个人对文本的崛起与生活的理解。
也就是说,当文本的词语之流能够和个体经验之流汇合时,文本才属于你,你也才能被文本督促着,建构着自我。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谓“上手”的状态,如果以此做一个横向比喻的话,那么个体经验与文本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器物(或者说人与世界)的关系。
这种感觉就是上手,也就是文本的某个细节真的贴合到了个体经验之中,这个部分从作家的笔下溜到读者生命的某个缝隙中,严丝合缝地栖息着,获得了新的生机。

阅读分享|《读库》|《万千微尘纷坠心田》阅读笔记


契科夫形容,好像有一条无形的链子,只要碰一碰头,那头就会抖动起来。文学阅读乃至批评的目的,就是促使这段“无形的链子”变得更加敏锐。
我们的生存只不过是两个永恒的黑暗之间瞬息即逝的一线光明。
训练感受力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必须一点点从琐屑处做起,从read it到read into it,需要与文字频繁过招,所以除了老老实实地苦读和沉思,再加上自然年龄的成长和生活时间的丰富,好像也没有别的捷径。
职业(学业)身份并不是界定普通读者与专业读者区别的标准,大学选择读中文系也不意味着你就是专业读者,因为绝大多数人毕业后都不会再从事与文学研究相关的工作,所以,这四年的本科学习有点类似于布迪厄说的那种 “伪专业人士”生涯。也就是说中文系学生作为 “专业读者”,是有保鲜期的。
一般来说,“伪专业人士” 有为期四年的“专业读者”身份。在这段时间内,学习者需要一系列的技能武装自己的专业性,文学理论提供了一种最为便捷的方法,只要掌握了技术性的“女性主义”“福柯话语权力”“后殖民理论”“符号学矩阵”“生态伦理批评”“叙事学原理”就能将迎面而来的任何文本粉碎。

阅读分享|《读库》|《万千微尘纷坠心田》阅读笔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