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氵文章】诗经读后感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华夏大地像是文学的温床,五千年来孕育了无数灿烂的诗歌文学,从朴实无华的汉乐府,到华丽的唐诗,精雕细琢宋词、元曲,最后来到感情真挚的近代诗,他们都有共同的源头--《诗经》。
想当年,当年在人烟稀少的中原大地上,一位位朴实无华的百姓写下感情真挚的诗歌,由孔子及其弟子(据传)整理,最终汇集成了《诗经》。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该诗集是当时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也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篇章。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诗经》的影响。
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感情生华到了极点。将战士们渴望回乡修养生息的盼望展现得淋漓尽致。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我们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