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1908奥伊肯诺奖演说:自然主义还是理想主义?(7)

2023-11-30哲学诺贝尔文学奖奥伊肯 来源:百合文库
由此我们面临了下列疑问:生命不想超越那已经抵达的遥远地点吗?生命难道不能从占有外在对象物回到占有牛命本身、经验并自我形成吗?只有生命本身的动态才能回答这问题。是否正确,值得深思。
我想,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确是如此。在本质上我们的内在大都存有伟大动向,可以实现新的生活方式。要认识这点,只需把个别现象当作整体思考,正确认识这整体的重要性就够了。在这之前,我们的论点是把生命看成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能源与物体之间的某种东 西。然而,事物只能从外部接触,因而内部是不可知的。可是,现在,知性活动已变成将对象纳入生命过程的作用,也深入人的灵魂,以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唤醒我们,使我们活动,例如,歌德这类艺术家的创造活动即是最著名的例证。我们把这类创造活动称之为“客观的”,但不能说外在世界已被写进未加入精神作用的感觉存在,倒不如说外部对象已成为精神的一部分。能源与物体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互相结合、彼此促进,而产生出崭新鲜活的完整实体。在这种生命中,不是精神注入物体,就是物体所含的精神发挥了作用。

1908奥伊肯诺奖演说:自然主义还是理想主义?


能源因对物体发挥作用,才丧失 原初的不确定性,使这物体的性质外显化。诗人有如魔术师,把语言赐予事物,事物乃能宣称自己的存在。可是,事物只有在诗人精神中,亦即在内在世界里,才会显得栩栩如生。与这艺术过程类似的现象常出现在日常生活——即法律与道德中,同样也常发生于人际关系间。起先 看来有如陌路的他人,一旦与自己重叠,便进入自己的生命领域。把疏远的人化为自己的过程,在两个个体最高层次的关系——爱中表现得最为显著,因为爱把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鸿沟完全填平,未知的存在变成了自己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我们在别人之中看不到自己的生命 与存在,大概就不能爱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国家,或整个人类。另一方面,探求真理与我们内在生命的扩大有关联,因为如果客体存在于我们生命中,如果认知客体所付出的努力不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存在,我们怎么会那样强烈地希望去认识客体呢?
这样一来,真善美乃与客体化为部分生命内在过程的现象合而为一。在这过程的结构与意义上,这种现象若不伴随深刻的变化大概不会发生。因为生命经过内在的自我沟通才能成其为生命,能源与物体才会在生命中交汇,希望求得平衡。然而,若不以一个整体来了解双方,平衡就无法达成。因此,生命与自己有了关系,并在生命本身中获得别的结构,而在内部产生出新的深渊、包容力很大又持续不断的能源。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生命整体就能在细部显现,向细部发挥作用。 只有这样才可能有信心或釆取一种姿态;性格或人格也因此才能显现出多样性的活动。客体在生命过程中联合为一体,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新形态。生命并不是已知现实的显现,而是已知现实的升华与创造。 换而言之,生命不是为了认识世界,而是为自己创造世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