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红楼梦人物论】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5)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也曾为生死问题而困惑,发出一个千古名问:“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与哈姆雷特相比,黛玉的问更加痛彻,在她看来,生死已经是一个不可能被选择的问题,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结局,它的力量比生存还要强大。因此,她的悲痛比哈姆雷特深刻得多。
人作为个体生活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命存在的权力会遭到剥夺,个性的发展与需求也会受到限制,因而人总是感到青春易逝,生命短暂,需求得不到满足,命运不能把握。这种自然与人类、社会与个体双重矛盾引起的痛苦,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的痛苦,“它上通人类的初始时代,下接人类的未来”,因而具有一种幽深的历史感。[4]黛玉的痛苦正是这种意义上的悲痛。其次,是对知音难寻的困惑。
林黛玉的诗歌有一种强烈的倾诉意向,她反复地追寻着可以倾诉的对象。虽然有贾宝玉作为她感情的寄托,但是这个人世的知音似乎仍不能满足她的倾吐需求。由于自身性格和外部环境的原因,她无法向贾宝玉倾诉衷肠,只能在诗歌里苦苦寻觅,把一腔幽思托付给诗歌。

【红楼梦人物论】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题帕三绝句》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日以昏。———《咏白海棠》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问菊》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菊梦》
她在不懈地追问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林黛玉满腹心事必须要映射到一个“对象”身上,这个对象就是她诗里的“谁”。在尘世间这个“谁”可能指哪个人?是宝玉吗?是,似乎又不是,宝玉能把握他的爱情却不能把握他的命运;是宝钗吗?不大可能,虽然她们表面上由情敌变为挚友,但林黛玉的直觉告诉她,她们不是一种人;是探春吗,也不可能;是封建家长吗,更不可能。林黛玉因此感到旷世的寂寞和孤独。菊花、柳絮、海棠都成了她的化身,娇羞默默地向世界诉说她的哀怨,尽管无人倾听,还是在苦苦地追寻着梦中的知音。同样是感慨,贾宝玉还可以同燕子说话,对美人图表达,林黛玉对谁都不能倾诉。她的孤独更甚于宝玉。

【红楼梦人物论】片言谁解诉秋心———试论林黛玉诗歌的追问意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