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中国史纲&国际政治笔记(2)

2023-11-05国际政治 来源:百合文库
但问题是,中国虽然有输出秩序的能力,却并不很清楚地知道当地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秩序,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资源投放更有效地惠及当地。
我们在很多国家内部也可以看到失衡。比如美国最近这些年讨论得很多的中部地区铁锈地带的问题,当地是传统的重工业制造业地区,随着中国的崛起,制造业多-半都转移到了中国, 在这些地方就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由此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问题。
欧洲国家的很多传统工业城市也面临相似的境遇。对于非西方国家和地区来说也是同样的,再加上这些地方的国家能力本来就比较弱,于是当地的秩序就会陷入更加脆弱的状态。这些失衡就进一步引发了各国在政治上的民粹化转向。
先来说说全球经济治理秩序遭遇的挑战。
现有的几大国际经济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都是二战后成立的,已经大半个世纪了,1995年成立的WT0至今也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而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是二十一世纪之后这十几年的事情.
中国的崛起深刻改变了国际经贸秩序,但现有的国际经济组织还是按以前的经贸秩序设计的,这就会出现运转上的问题。它们难以有效地调节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冲突,也没法有效承担起平复各种失衡秩序的责任。

中国史纲&国际政治笔记


全球的经贸格局不再是以国家为单位的产业分工格局,而是以全球为单位的产业分工格局,不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和西方国家的第三产业没有办法直接形成经贸循环,必须得以中国的第二产业为中介,中国因此就处在了全球经贸循环的中间节点性位置,中国在这个意义上成为枢纽。但是,世界经济真正的发动机仍然在西方,中国的经济成长在相当程度上是被西方新模式的创新经济拉动出来的。
小企业就越多,分工越深,越有效率;同时网络里各个节点动态组合的可能性就越多,也越有弹性。一旦网络的规模超过某个临界点,在成本控制能力上就会出现一种质的变化,开始从全球吸纳对供应链有需求的制造业。中国在规模上是举世无双的,供应链网络的发展也已经过了那个临界点,结果就是全球的中低端制造业都向中国方向转移。
对西方国家来说,这个转移过程让它们越来越去工业化,但它们在高端第三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也越来越大。而中国的比较优势就在第二产业中低端制造业上;其他非西方国家的比较优势集中在第一产业的原材料这个层面上。
效率与弹性
生产流程中没效率就拿不到订单,要有效率就得专业化;但如果过于专业化又会被锁死在特定的需求上,上游的需求一 变,下游的小企业就死了,所以整个生产流程中又必须有弹性,能够迅速调整变化。但是如果有弹性就难以专业化,效率和弹性这俩要求本身就是矛盾的,在同一个企业内部没法同时实现。

中国史纲&国际政治笔记


猜你喜欢